阅读历史 |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53节(1 / 2)

加入书签

梅酝对自己被拿来演示死者大为不满,默默退回原处,风曲继续道:“下刀很快,像个熟手,然而死者死后,又被以腰带捆缚石头挂在身上推入湖中,意图沉尸,结果靠近岸边的湖水深度不够,捆缚也不牢固,石头脱落,连带着腰带一同沉入更深处的湖水,尸体则被浅水处水中的草木挂住,不但没有沉底,反而使得前去湖边的几位小姐一眼看见——在处置尸体方面,凶手很不合格。”

明湘安静听完,并没有对此做出判断,而是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风曲毫不避讳地道:“是有些初步推断,还需进一步验证。”

明湘点点头:“那就放手去做,这起案子影响太大,人又死在成国公府里,一定要查清楚,否则影响太坏了。”

风曲应下,又道:“趁此机会,臣想遴选一些女子入鸾仪卫——此案涉及众多官宦千金,问询调查还是女鸾仪卫更合适,虽然现在女鸾仪卫也够用……”

但是扩张鸾仪卫的机会,风曲怎么可能放过呢?

果然,他话一出口,明湘的眼睛就亮了起来。她思忖片刻,才道:“我早想这样做了,不过念及朝臣们对鸾仪卫意见很大,遴选女子他们必然不会同意,还会变本加厉地弹劾,才将此事放了放,正好有这个机会,你和雪醅商量一下,拿个计划出来。”

鸾仪卫成立之初,是从军中发掘忠心可用、家世清白者,那时整个鸾仪卫里就只有雪醅等寥寥几个女子,加起来凑不够一只手,都是明湘和母妃很早培养的亲信。后来渐渐又破格选拔了一些人,只是考核极其严厉,这是为了防止采莲司渗透的缘故。正因为此,鸾仪卫中的女子依旧极其稀少——毕竟好人家的女儿,一般到了年纪就要嫁人,很少愿意放出来抛头露面,更遑论加入鸾仪卫这种恶名在外的机构了。

即使如此,一开始雪醅上殿禀奏时,明湘也被弹劾了足足半个月——朝臣甚至不屑于直接弹劾雪醅。于是明湘不得不搁置遴选女鸾仪卫的计划。

不过现在不同,这可是一个天赐的良机——发现尸首的五位小姐,还有宴会中离席的几位小姐,都是前来赴成国公府花会的名门贵女,视名誉体统如性命,只能让女鸾仪卫去问询她们。

这种情况下,遴选女鸾仪卫就有了理由——很好,你不同意是不是?那么问询你的夫人女儿的时候,女鸾仪卫不够用,相信你一定不会介意。

风曲点头应下。

明湘按了按眉心,靠在了榻上的大迎枕上:“你想把有疑点的人扣下来问询?”

风曲腼腆而柔和地笑了起来:“想了想还是不太妥当,涉事者大都是女子。”

明湘轻叹口气:“对,因此你不要太过激进,我不怕得罪人,他们不能拿我怎么样,最多弹劾一二,但他们却可以联起手来对付你。”

风曲微笑道:“臣明白,多谢郡主关怀。”

作者有话说:

下午两点可能还有一章更新,如果两点没有,那就是今天写不完了,不要等,明天中午十二点更新下一章。

感谢在2023-01-22 12:56:26~2023-01-23 11:51: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莹火虫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还是说鸾仪卫中,混进了采莲司的钉子?

成国公府的花会上出了人命案,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日字卫副指挥使愤怒地转了个圈,把椅子踢倒在地:“气死我了,真想把那个姓叶的小丫头片子抓过来吊在旗杆上吹吹风!”

指挥使慢吞吞地:“不要暴躁。”

朱霖是副指挥使的心腹亲自盯的, 他用心最多, 愤怒的情绪也最高涨:“本来朱霖的死讯要是不闹出来,咱们把事情按住,悄悄地查,还有机会接着钓鱼, 她倒好,派了个没脑子的丫鬟去搅局,那一嗓子嚷出来容易,我们再查可就难了!”

风曲一抬手,止住了副指挥使的抱怨:“多说无益。”

他环视四周,定下了调子:“现下分兵两路, 一队去查朱霖案的凶手, 另一队继续深挖朱霖生前行迹。”

话虽如此, 但人人都知道,采莲司的暗探不是傻子, 一旦知道鸾仪卫介入其中,立刻会将和朱霖的联系全部抹去,再不可能追查下去了。

副指挥使应声:“属下立刻再度提审百花坊相关犯人。”

风曲颔首。

朱霖之所以会进入鸾仪卫的视线, 纯粹是一个巧合。

例行梳理过往抓捕暗探的案卷时, 玄部鸾仪卫发现,代号狡狐,早已死去的百花坊老板黄正新, 他手下其中一名暗探被捕时, 曾经交代出一个细节:一年前, 黄正新派他在东云酒楼定过一个长期的包间,一次□□付了三年的定金。

这名暗探的掩饰身份就是黄正新手下的随从,日常跑腿干活也是寻常,经营青楼更是需要上下打点活动,并不是说每一个任务都有其深意。因此暗探对东云酒楼这件事其实也没太上心,如果不是一次□□付三年定金实在不太寻常,暗探说不定早把这件事忘了。

这个细节只是在案卷里简单记了一笔,查案时还有更多更重要的线索要查,没人去追根究底。这次例行梳理案卷,它再度进入了鸾仪卫的眼中。

——富贵人家长期定个喜欢的酒楼包间方便随时享用并不稀奇,然而放在一个采莲司暗探身上就显得古怪。况且东云酒楼离百花坊既远,又不是京城出了名的大酒楼,实在没必要长期包下。

除非,他是为了方便就近监视,或是与某人接头。

询问东云酒楼的掌柜之后,鸾仪卫得知,黄正新定的包间时常空着,只有偶尔孤身过来小酌几杯,一坐就是半天。

孤身?

这可就有意思了,前去询问的鸾仪卫出去绕着酒楼走了一圈,突然发现,东云酒楼离国子监不远。黄正新定的那间二楼包间,窗户正对着国子监大门。

鸾仪卫折回包间,发现包间无人时,窗户都是关着的。但如果来了客人,酒楼的小二就会打开窗户,放下窗上的淡绿色纱帘。从酒楼外看去,只要一抬头,就能轻松看清窗上垂下的淡绿纱帘。

也就是说,黄正新很可能是借此在传递一个讯号。只要他来到包间里,什么都不必干,他传递讯号的对象看见窗上的绿色纱帘,自然就知道他的意思。

这可能是一个邀约见面的讯号,也可能是警示危险的讯号。究竟代表何意,鸾仪卫暂时还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黄正新通过这种办法,不必和接头对象亲自产生联系,就能将信息传达出去。

在确定这一点之后,鸾仪卫们十分激动。

首先,除了定下包间的那名暗探,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是说,黄正新传递消息的对象目前只有他一人知道。这可能是他自己发展的眼线,也可能是其他潜伏京城的睡莲,一旦抓到,又是大功一件;其次,包间正对国子监大门,这说明和他产生联系的很有可能是一名国子监的老师或者学生,这样的暗探如果落网,又比混迹在市井中的暗探更加紧要。

这条线索由副指挥使负责,指派亲信亲自率人追查,不久锁定了就读于国子监的成国公府七少爷朱霖。

朱霖虽然是成国公府少爷,但并非承袭爵位的大房一系。三房没多少家底,成国公老夫人又多病沉疴,眼见过两年老夫人去了,二房三房四房便都要分出去自立门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