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109节(2 / 2)

加入书签

两人跟在李秀红身后去了。

程弯弯从老赵家说完话出来,远远看到钱晖站在张无赖家门口,不由摇了摇头。

她没再管这件事,转身回到自己家,这时,赵二狗也回来了。

他满面红光,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纸包:“四蛋,快来看二哥给你带了啥好东西。”

赵四蛋顾不上喂鸡喂鸭,飞快的冲过来,眼睛顿时发亮:“好香,是肉丸子!”

“这就是狮子头。”赵二狗开口道,“一碗狮子头你知道多少钱吗,三百五十文,才八个,我舔着脸让杨掌柜又给我添了两个,咱们全家,一人一个。”

赵四蛋歪着头:“二哥,我们家九个人呀,你算术没学好。”

沈正一巴掌扇在他的后脑勺上:“你大嫂肚子里还有一个呢,你个没良心的小东西,枉费你大嫂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狮子头放在桌子上,一人一个,婴儿拳头大的肉丸子,用油炸出来的,香酥诱人,十分美味。

赵二狗一直忍着没吃,他觉得,和家人们在一起吃好吃的东西,才更有幸福感。

他舔了舔嘴唇上的肉沫,开口问道:“大嫂,你觉得狮子头难做吗?”

吴慧娘小心翼翼将剩下的一个狮子头放起来,打算留着晚上再吃,她的月份渐渐大了,半夜总是肚子饿,饿的孩子在肚子里拳打脚踢,到了晚上吃点东西,孩子也能睡得好一些。

她把狮子头放好了才开口道:“不难做,但是需要很多油,我应该能做出差不多的口味。”

“大嫂,不如我们开一家酒楼吧。”赵二狗兴致勃勃的道,“一盘卤味在酒楼能卖出三百文钱的高价,如果我们自己开酒楼,这个钱就全是我们自己赚到手,一个月肯定至少能赚一百两银子。”

他这话一出,赵家几个小子惊呆了。

赵大山呆呆道:“一个月赚一百两银子?”

赵三牛吞了一口唾液:“二哥,你瞎忽悠人吧。”

“赵二狗,你真是个傻子。”沈正哼了一声,“你当酒楼是想开就开的吗,醉仙楼那么大的酒楼,两层,租金一个月几十两银子,还要请至少两个大厨,两个帮厨,还有几个小二,这些成本算下来,一个月能挣一百两银子我跟你姓。”

“二狗这个想法是可以的。”程弯弯首先肯定了老二的主意,然后指出目前面对的实际问题,“第一,我们没有多余的银子买铺面,第二,你们大嫂再有两个月就要生了,她现在也不适合当厨娘,我的计划是,这几个月多攒银子,等年后买一个铺面,然后开一家和吃食相关的铺子。”

为什么是买而不是租,主要是她想重新装修铺面,租的话太不划算了。

这个计划,得到了九个人的一致同意。

这一晚上,全家人都睡的很香,一大早上,程弯弯被王婶子的大嗓门给叫醒了。

“唉哟大山娘,出大事了,你咋还睡得着,快起来!”

第173章 李秀红算计成功

王婶子冲进屋子里,把程弯弯拽起来了。

程弯弯连忙拢了一下头发,跟着走出院子,这会儿天都没亮,村里大部分人都醒了,围在大槐树那里看热闹。

她以为是张寡妇回来闹事了,不然咋里三层外三层围这么多人。

“是张婆娘在骂郑少爷呢。”王婶子一脸嫌恶,“郑少爷和钱少爷在里正家住的好好的,张婆娘非要让自己侄女把两位少爷接到张家去住,这才第一个晚上,不就出事了吗。”

程弯弯扭头看去,就见停在村口的两驾马车不见了,也就是说,郑望峰和钱晖连夜离开了大河村。

“不要脸的下流坯,穿上裤子就走人,真以为我娘家的人好欺负啊。”张婆娘坐在地上撒泼大骂,“老娘好心接你来家里住,好吃好喝伺候着,你竟然对我侄女下手,我侄女天仙一样的姑娘,就这么被糟蹋了,真是造孽啊!”

大河村没有一个人站在张寡妇的立场。

“李家大姑娘天天穿的花枝招展,这不就是明摆着勾搭有钱人家的少爷吗。”

“我还看到她跟沈少爷搭话,咱们沈少爷瞧不上这种货色,不然也得着了张婆娘的道儿。”

“说句真的,张婆娘胆子也是真的大,竟然敢算计郑少爷,凤凰镇县令大人的儿子,郑县令要是知道自己儿子被一个乡下丫头给睡了,怕是得气死。”

张婆娘嗷的一声从地上爬起来,怒声道:“郑家白睡了一个黄花大闺女,他有啥好气的,该生气的人是我大哥大嫂!郑望峰要是敢不负责,我们李家上下二十多口人一起去凤凰镇的县衙门口讨要个说法!他郑望峰不是还要科举吗,要是朝廷知道他干了这种丧尽天良的事,肯定不会让他中秀才!”

村里的人都很无语。

虽然他们不喜欢郑少爷那种矜贵的做派,但还是默默地在心里同情了一下郑少爷。

程弯弯按了按太阳穴。

她特意开口提醒过,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只能说,想死的人拉都拉不住。

她对这种热闹没什么兴趣,回家去帮忙准备早饭。

家里几个孩子也在议论这件事。

沈正冷笑着道:“你们别看郑望峰一副谦然有礼的做派,其实他早就有了两个妾,还经常逛窑子,这下好了,马上又会有第三个妾,郑家那得多热闹。”

赵四蛋好奇的问道:“窑子是啥,妾是啥?”

“你小孩子家家的就别多问了。”沈正转移话题道,“今天是准备考试了吧,你们赶紧再复习一下,我来监考,谁敢作弊,一脚给踹出去。”

这段时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有了存粮,来读书的孩子们就更多了,已经有七十多人了,赵家祠堂门口摆不下桌子,一些年纪小的孩子就坐在台阶上听课,一个个十分认真。

从开课至今,已经有了月余,这是第一次考试。

早饭过后,所有学生在祠堂门口集合,每个人面前一个沙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