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黄皮子 第162节(1 / 2)

加入书签

郭老板摇摇头:“不认识,丫髻山上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从没去过。”

“那你平时也不和他们联系?”

“不联系,我爷爷以前是丫髻山脚下给人搬杆子的(跳大神),后来他供的大仙让他到东北落脚,他就带着一家子来了,他死后把堂子交给我爹,十多年前我爹也不行了,就问我愿不愿意在铁刹山附近寻摸个干的,如果愿意,会有人帮我张罗,每年还给十万块钱,我说愿意,我爹交待了暗号就闭眼了,后来有个铁刹山管理处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是山脚有间门面房,免费给我做生意,我就过来了。”

“这是丫髻山给你安排的?”

郭老板说:“不知道,我问管理处的人,他说是旅游局一位领导交待的,让我回去问长辈,我说家里长辈都死了,他说那就不能告诉我了,我也没操那闲心,我爹我爷在的时候就经常有外地人去我家,他们说是家里大仙的朋友,我早就见怪不怪了!”

郭老板给我们续上茶水,又问:“看你俩白白净净,不是给人搬杆子的吧?”

冯栏诧异道:“不是,你还能看出这个?”

“能啊,常给人搬杆子的面色都不好看,黑的居多,要是脸特别白,家里肯定供着狐狸,我家就是狐,还是个母的,我爷和我爹全身哪都黑,就是脸白……嘿,不说这个了,那你俩不搬杆子,找我有啥事?让我给你俩找个搬杆子的?”

说起正事,我向郭老板介绍道:“这位是冯师傅,修道的法师,我们这趟过来是为了抓一只为非作歹的黄大仙,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个可靠的弟马,我们想打听点消息。”

郭老板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你们想抓黄仙啊?那可有的抓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哪个都不是好东西,马直沟子西高屯里就有个给黄仙当差的疯婆子,你们想啥时候动手?我带你们过去抓。”

我苦笑道:“不是随便抓一只,是有只东北的黄大仙跑去山东害了我们朋友,我们来报仇的。”

“这样啊,它是东北哪里的仙?”

“就是不知道它的来头,我们才上丫髻山打听不是?结果丫髻山说关外的仙家不归他们管,让我们来铁刹山想办法打听。”

我也学着郭老板的样子,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我们只知道它有个很厉害的外号,东三省总瓢把子。”

郭老板满脸迷茫:“谁呀?”

“总瓢把子呀。”

“我说谁是总瓢把子。”

“就是我们要找的这只黄仙,号称东三省七十二路野仙总瓢把子。”

“拉倒吧你们,哪有这么个玩意。”郭老板挺起腰,点根烟,极其不忿的说:“成天说我们东北有七十二路野仙,你问他哪七十二路,他说胡黄白柳灰,鹰熊虎豹龟,獭狒狗猫猴,蝶蜈蜘蝎蜼,连他娘的扑棱蛾子到了我们东北都是仙!别听那帮牛鬼蛇神瞎说,要找成精的畜生,俺们这山高林深,确实有不少,要凑齐七十二种,你看看动物园里够不够这个数!没有七十二路野仙,更没有什么总瓢把子。”

我解释说:“这个总瓢把子,我们也是听一位东北的胡大仙说的,是咋回事呢?我是山西人,原先有个东北老猎户逃难到山西,在我家住了几年,他年轻时在山里打猎,碰到一只半米多长的黄鼠狼……”

郭老板认真听我说老猎户的故事。

等我说到老猎户下山回来,听说村里的棺材铺丢了一口棺时,郭老板伸手打断,问道:“这老头是不是阴魂镇的人?”

“我不知道,阴魂镇在哪?”

郭老板又问:“然后这老头回家一看,院里立着一口棺材,他三岁大的儿子被挠破肚皮死了,对不?”

我无比激动:“对对对,你怎么知道?你认识他?”

“不认识,但我听我爹说过这个事,和你说的有点不一样,他是把他闺女送给一只黄大仙做媳妇……”

话说一半,郭老板一拍脑门,说道:“我知道你们要找的总瓢把子是谁了,是不是脑袋顶有一撮黑毛?”

“不知道,我们都没见过它。”

“没问题,你说的猎户老头家的事就是老黑毛做的,嘿!”郭老板忍俊不禁:“这老黑毛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还东三省总瓢把子,它咋不说自己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呢!”

郭老板一个人乐呵一阵,才说:“要说它是总瓢把子有点夸张,但这老黑毛确实是个道行很高的黄仙,听我爹说,清末民初的时候,我们本溪有个黑差帮,都是不服铁刹山管的野仙,逮了弟马在山村里接黑差,后来成了势力,就分出四梁八柱十六兵,共计十八个黑差香堂,铁刹山的道士都奈何不了它们,再后来冒出个老黑毛,黑差帮烧成十九炷香,头香就是老黑毛。”

这一通黑白混杂的话,我和冯栏听得云山雾罩,问他,这黑差帮,四梁八柱十九香都是什么意思?

郭老板从头说起……

仙家抓弟马给自己当差后,要走一套认师的流程,比如晋祠镇方圆百里是常四爷的地盘,外地来的仙家在晋祠抓弟马,必须经过常四爷的同意,成功后还要带弟马去李香头家磕头认师,常四爷才会把他们的堂口记在仙家谱上,不走这一套流程,就是当黑差,和跑黑车一个意思,会遭到正规堂口的打击。

第三百四十八章 老黑毛3

一般来说,带弟马去认师的仙家都是道行比较低的,既不敢得罪老仙家,也希望老仙家能传几手法术高招,而认师之后,就要听师父调遣,逢年过节还要给师父孝敬,像李香头开庙会时,去他家帮忙的那一票弟马,都管他叫香头师父。

只有那些道行高本事大的野仙,不想受到约束,才会抓弟马接黑差。

郭老板说,清末民初时期,南芬县,也就是现在的本溪南芬区及周边的山村,就有几个顶野仙接黑差的堂口,这些野仙没有师父约束,经常为非作歹,想吃鸡,就溜进别人家偷只鸡,想穿衣,就去别人家的好衣服上剪块布,正经仙家赚香火积善功是给体内潜伏疾病的人打灾,它们是四处祸害,你不去弟马家给它烧香上供,它就去你家偷粮食、往水缸里撒尿、撒灾劫让你摔胳膊断腿破脑袋。

村里人接连请来好几位道长,可无论贴符还是念咒,都拿它们没办法。

久而久之,南芬县就成了它们的地盘,村里人按时按点的孝敬,它们也不折腾了,还每月开一次仙坛赐药治病,后来又把山里的亲戚朋友们全叫下来抓弟、立堂口,并论资排辈,分出四梁八柱十六兵,定下一套大家伙都能接受的规矩,反而成了不归铁刹山管的正规香堂。

四梁八柱,《鬼吹灯》里介绍过,是胡匪的组织结构,而郭老板跟我们说的,和《鬼吹灯》里讲的有点不一样,但只是名称不同,这里就不拾人牙慧再啰嗦一遍了,只说一下这四梁八柱最早的出处是古代建筑术语,最普通的三开间的房子,全靠四根横梁和每梁的两根柱子支撑。

所以四梁八柱和三角形一样,象征稳固牢靠和结实。

旧社会时,许多组织为讨彩头,都按四梁八柱排辈分,包括出马仙堂口。

东北和关内不一样,东北的四大门是胡黄常蟒,每个堂子里选一位胡黄或者悲王当教主,悲王是顶过仙的弟马死后变得鬼,道行高能服众是堂子里的悲王,道行低就只能当小弟,男鬼叫清风,女鬼叫烟魂。

香堂里的四梁八柱就是胡黄常蟒四大堂仙,再加八位外五行的仙家(胡黄常蟒之外的仙),四梁分工明确:胡家开方,黄家跑道,常家采草,蟒家捣药,八柱也各司其职,扫、看、串、护、通天、归地、关碍、探兵,分别是管人事的,坐堂看病的,串堂子去别家帮忙的,看家护院的,负责向上方传达信息的等等。

十六兵则是每道梁分管两根柱子,每个柱子带着两队牛鬼蛇神组成的兵马,比如黄鼠狼大队,骚狐狸小分队,菜花蛇武工队等等,这十六兵有一大半都是凑数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伙手下都有两支队伍,听起来威风。

总而言之,乱七八糟算下来,南芬县共有十八个黑差香堂,它们管自己叫南芬县十八罗汉。

外面人却叫它们黑差帮,瞧不起它们。

话分两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