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1 / 2)

加入书签

这,就过分了吧!!!

汉武帝还在震惊不已,惊诧与迷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旋即又听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应当是由《汉书》化出。】

汉武帝:“!!!!!”

他瞪大眼睛,望着迢遥天际之上,那些开始不断变化着的、玄之又玄的景象。

压根没听清这句话讲了什么。

汉武帝:神仙……?

水墨风格的文字,浮现于天际。

《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汉书·董仲舒传》: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位于春秋战国各时期的诸子百家,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尤其是看见“推明孔氏”——

墨子:好气。

孔子的学说,居然能在后世混得那么好!

晏子:就是!

上次也是,凭什么用孔子的《春秋》,作为他们一整个时代的名字?

庄子:同。

他们道家也不怎么认可儒家。

除此之外,还有法家、名家、杂家、兵家、医家、小说家、纵横家、阴阳家。

他们非常好奇。

为什么后世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

推崇一种学说观点,也就罢了。为什么要把其他的路,全都堵死啊?

为什么不听一听,其他不同的意见?

【“罢黜百家”的说法,听起来似乎是在这之前存在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然而,“百家争鸣”已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了。早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为了废除私学,“别黑白于一尊”,便向秦始皇提议“吏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诸子百家,对于秦始皇“焚书”之事,已经了然于胸。唯有汉武帝,依然瞠目结舌。

仙人是在讲秦始皇之事?

但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13年,又是什么意思?指代的是什么?

在汉武帝震惊与迷茫的时刻——

诸子百家,听见天幕再次提起秦始皇“焚书”的事情,他们的心中纷纷顿感不妙。

秦始皇:0.0

估计是,都被朕给烧了吧。

所以汉武帝当时的“罢黜百家”,其实可能并没有真的“百家”那么多。

与此同时,医家的扁鹊、农家的许行等人。

他们忽然有些庆幸。

因为之前已经提到过,秦始皇焚书,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不烧。

众人在各时空,看着天幕。

【在秦始皇“焚书”以后,虽然秦朝灭亡了,但是其后的汉朝,在法律制度方面与其一脉相承。秦朝的挟书律,直到汉惠帝四年才开始废除。】

虚空里浮现出文字:

挟书律,秦始皇在焚书之时实行的一项法令。民间不得藏书,只允许官府相关部门藏书。

【其后的文景两朝,虽然“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然而收效甚微。】

【以至于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依然是“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由此可见,在汉武帝初期的学术并不繁荣,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凋敝的。】

诸子百家,尽数沉默。

竟然,是这样吗……

他们还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就代表百家的学说依然在后世的那个时代通行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