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2 / 2)

加入书签

政和五年,赵良嗣(原名马植)觐见,言女真大败契丹,辽可灭矣。同年,赵亶回京被立为太子。

政和七年,林灵素对赵佶讲了“他在天上见到皇帝是上帝长子”的故事,赵佶听得是心旷神怡,次年铸成神霄飞云顶,安奉在上清宝箓宫。同年,童贯集结准备伐辽,赵佶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终止。

而水浒的故事也渐渐拉开了帷幕。

宣和元年,大宋大败西夏,西夏求和,赵亶也跟着班师回朝。

宣和二年,宋江在梁山聚齐一百零八头领。

收到线人的消息,赵亶与赵佶说了武松等人的故事,赵佶对打虎、醉打蒋门神的故事观感一般,倒是对西门庆的故事颇感兴趣,不过最终还是听进去了这些人的义。

于是,赵亶便连忙亲自带着圣旨去了梁山招安,毕竟不能真叫李逵闹了东京。

一来,他修仙后,武功比这一百零八将还要高些,二来,有宋江在,他还能有什么危险,宋江连被捉来的高俅都能保全,何况他这个与梁山众人无冤无仇的太子。

梁山听得招安,有许多人心里是不乐意的,赵亶也不介意,表明身份后,才有不少人看到了朝廷的诚意,真心归顺。

而宋江,听得是当朝太子亲自来招安,感动得涕泗横流。虽然看水浒传时,最是气恼宋江好名一心招安,如今身为太子,赵亶可太喜欢这一心向着朝廷的宋江了。

两人执手相看泪眼,恨相见恨晚,你侬我侬地表演了许久。

招安了宋江等人,赵亶便不让他们去打方腊了。

带着这群魔星转世去往河北去了。

历史上便是由童贯打败了方腊,如今和童贯相处过段时间,他这个人好大喜功,但是军事才能还是有的,就不让梁山这群不怎么会打仗的半吊子去拼命了。

说起宋徽宗赵佶,赵亶其实心里有些复杂。

倘若他能死在宣和四年之前,在历史上也会有个不错的评价,政治上,大败羌、吐蕃、西夏,文化上,诗词书画、陶瓷乐道、医学茶道,甚至蹴鞠玩乐上,也是样样精通,比后世半瓶子晃荡的乾隆不知强了多少倍。

可惜,他贪图享受,大兴土木,强征花石纲,又爱用蔡京那样小人,听不得别人批评,闹得各处起义——这些都不算什么——比起他天才的军事想法“御笔三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