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0(1 / 2)

加入书签

,要么被就地屠杀,幸存的多是老弱妇女,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将辽东盐田恢复成能稳定产盐的状态,少说也得十年。

金国官兵可等不了这么久,连番催逼,要今年就看到白花花的盐,否则所有灶户通通重罚。

郑佛娘带领的百来幸存灶户,勤勤恳恳的耕耘劳作,好容易从满目 疮痍的废墟中熬出几十斤盐,金国地方官却勃然大怒,说大金从别处购买的食盐,产量数十倍有余,质量也好得太多,认为郑佛娘他们这帮灶户偷懒,鞭笞了一番,当即打死好几个。

阮晓露听到此处,忍不住骂道:“当然不一样了!蓬莱盐场用的是晒盐之法,产量质量都比古法煮盐要强得多。再说,你们那里条件简陋,能产出盐已经算是奇迹,官兵居然还鸡蛋里挑骨头,真是又蠢又坏。”

心里又想:金国为什么忽然开始派灶户去制盐?——是了,连年征战,马匹需求大增。跟李俊的盐马生意大概越来越做不下去,加上战争消耗巨大,他们开始缺盐了。

这才想到辽东控制区内还有盐场,可惜都被毁得差不多,灶户也死的死逃的逃,这制盐业要恢复起来,难度不小。

她问:“你们过不下去,就逃走了?”

郑佛娘点点头,说她和乡亲们一合计,待在辽东就是个死,不如偷渡入宋,还能有个活路。

于是造了几艘渔船,打包了仅有的一些衣物细软,趁夜渡海逃走。可惜一群灶户缺乏航海经验,对宋国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睁眼瞎一般航了几日,风浪里折了几艘船,剩下的幸而遇到合适的风向,被海浪冲到沙门岛上。

众人不敢再次入海,又见岛上有现成的水井房屋,却无人,干脆就在岛上住下,捕鱼煮盐,勉强生存,直到现在。

几个年轻后生畏惧地看着海里的大船,问:“姑娘大王,宋朝官兵是不是来把我们赶回去的?是不是要坐监、杀头?”

阮晓露思索半晌,道:“你们是无辜百姓,为了活命,不得已而偷渡,也不是什么大罪。若遇上通情达理的地方官,也不会太为难你们。只不过,这次来岛的官兵,不是地方官,任务有些特殊……”

眼看众人露出愁苦之色,她才收起为难的表情,晃一晃胸前的古钱挂坠,笑道:“不过呢,天下盐贩同气连枝,我既然遇上你们,也是缘分。我去尽量给你们解释一下。”

-----------------

“问出来了。”阮晓露轻快地攀上船舷,对满脸焦灼的张叔夜汇报,“是一些登州本地盐户,因着沿海盐田常被海盗骚扰,因而私登岛屿,想要修筑一些灯塔工事之类。经过我一番说合,已经同意暂时停工,给咱们使团让路。”

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总不能直言这些人都是偷渡客,先给他们都口头发个大宋身份证。

张叔夜见她说得轻松,没立刻买账,问:“盐户怎么会有军器?”

“谁不知道贩私盐是暴利,”阮晓露笑道,“不私藏点刀枪棍棒,万一碰上海盗山匪,难道坐以待毙么?再说,您瞧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点土兵器也是纯用来防身。要是他们有谋反之心,地方官早坐不住啦。”

张叔夜更震惊:“既然匪患恁多,当地官府不派兵保护盐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