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95(2 / 2)
基建搞起来!
种将军和折将军打仗太猛,苏景殊有点担心他们对愿意投降的党项部落太强硬导致人心不稳。
当年他们俩招降嵬名山的手段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幸好是成功了,要是嵬名山死活不愿降,种将军怕是已经去地府见他爹种老将军了。
种老将军招抚番邦能让对方心服口服,种将军和他爹相比还是差了点儿。
狄青有气无力的打了个哈欠,“不用,那边有赵卨盯着。”
赵机宜在西北这些年不是白干的,读书人带兵打仗容易出问题,让他们给番邦部衆讲道理还是可以的。
西北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很正常,鼻孔朝天目中无人的比例比京城小很多。
王韶招抚青唐番邦时知道带个精通佛法的老和尚,赵卨在鄜延路也会用各种手段让来到大宋境内的番邦部落真心愿意留下。
还有他们苏机宜时不时冒出来的新点子,沿边各州的文臣觉得有用的话都学的有模有样。
大宋文臣干别的不行,嘴皮子功夫绝对没得说。
种谔和折继世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等他们在梁乙埋那儿发泄完火气冷静下来就好,不用特意再往绥州跑一趟。
过完年蔡大人开始全面推行将兵法,这次和先前不太一样,连番兵、乡兵中的精锐也要考核编入将中,各路经略司都忙的脚不沾地,实在闲着没事干可以接手本职工作。
西北本就重视番兵、乡兵,如此加上番兵、乡兵他们的总兵力能翻一番。
昨天各路才把最新消息送来,鄜延路如今共有九个将,环庆路八个,秦凤路五个,泾原路十一个,算总兵力的话西北兵力已经占到大宋的三分之一。
足足三分之一的兵力,要是再干不出点成绩怎麽对得起历代守边重臣将领的努力?
狄将军很焦虑,当年被西夏游骑折腾的连着几个月都不敢睡囫囵觉的时候都没现在这麽焦虑。
再看看王韶在秦凤路的功绩,回过神来更觉得焦虑。
苏景殊张了张嘴,想说点什麽缓解一下他们家元帅的焦虑心情,但是想想隔壁王机宜的最新战绩又实在不知道该怎麽安慰。
自从好脾气的王珪到秦州换了李师中,王韶就开始了他所向披靡的大动作。
招抚番邦不是只让他们迁到汉地,还得让他们安心留下,不然来了再叛逃等于白来。
西北这边崇尚佛法,不光番邦部落信佛,这边的汉人也信佛。
王韶先前在西北待了好几年,知道这这边讲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如念几句阿弥陀佛,所以这次上任时就带了个高僧过来。
高僧智缘,一个神奇的老和尚。
智缘大师以医术闻名,嘉佑年间被召至京城为仁宗皇帝治病,没想到仁宗皇帝走的太急,大师刚到京城他就驾崩了。
正好他们官家的身体也不咋好,于是就继续把这位医术超群的大师留在身边调理身体。
看如今官家连着夜以继日批半个月的奏章也没累晕过去的情况就知道,大师的医术名不虚传。
当朝大儒热衷于佛老学说的很多,比如大苏和老王,都是儒释道三家都精通的大家。
智缘大师身为有名的大和尚,学识和忽悠能力自然不用说。
大师是被赐予紫衣的大和尚,想让他到西北还得经过官家的同意。
王子纯在老王那边磨破了嘴皮子才让他同意去说这事儿,好在结果是好的,老和尚被封为经略大师同到西北来招抚番邦。
大师不愧是大师,带他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