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2 / 2)

加入书签

田蓝的设想是将木本油料作物和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以及土壤沙漠化相结合。这样便可以减少种植前期的经济回报压力。本来就是把它当成树来种的,没指望收它的果。那么将来它开始挂果产油的时候,就是意外惊喜。

现在全国人民缺油,半个世纪之后,油依然是困扰华夏人民的问题。贸易争端时,人家就用油来卡咱们的脖子。而短时间内大面积种植草本油料作物又会导致粮食安全的隐患。

那就另辟蹊径吧,从现在开始,种植不占用耕地面积的高产量木本油料植物,用几十年的时间让它们慢慢成长,问树要油。

田蓝收了一口袋红彤彤的山桐子,仍然不满足。山桐子雌雄异株,自然繁殖能力极弱,野生植株分布稀少。她得多弄些种子,等到处理过后再催芽种植,提高成活率。

薛秀琴好奇得不行:“你摘这个干什么?插花吗?”

红彤彤的,像珊瑚珠一样,倒是挺好看。

田蓝随口回应:“它可以榨油。”

薛秀琴愈发好奇:“这个比油葵油还多吗?”

田蓝头都没抬,直接作答:“这样一棵树进入盛果期之后,一年能产五六十斤油,一亩林地差不多种十棵树,那就是五六百斤油,而且可以连着收获五六十年。”

天啦,这么多油啊。它还叫什么山桐子,它应该改名叫油树。

薛秀琴直接喊出了声:“那种上这个,咱们就不用年年种油葵了。”

他们一亩油葵种上两季也才两三百斤油,这已经算是高产了。

田蓝这会儿才意识到说话的不是三江农场的人。因为本地种植油葵少,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和黄豆。

她一抬头,瞧见小伙伴熟悉的面庞,顿时惊喜若狂:“啊,你怎么来了?你什么时候来的?什么都不告诉我。”

薛秀琴笑道:“我也是临时接到通知,连拍电报的时间都没有。”

宁甘农场西大滩的小拱棚种植业经过记者的宣传,引起了好几家军垦农场的兴趣。现在吃菜难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大家都希望也能用上小拱棚和地膜来改善自家没菜吃的现状。

“我们还考试了呢,成绩优秀的才可以出来当技术培训员。”薛秀琴一边说一边笑,“徐文秀考得最好,她跟郝建设一块儿去边疆农场,讲怎么搞半地下室大棚。那边也有好多戈壁滩。戴金霞他们去了东北,也是说大棚。我考得不好,就过来讲小拱棚。他们都气死了,说早知如此,还不如考差点,还能过来看你。”

薛秀琴越说越乐呵,“三江农场到底怎么想的呀?放着你这个现成的技术员不用,居然还舍近求远,从宁甘喊人。”

田蓝想到自己刚来农场时,接她的干部煞有其事地强调,她是被当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的。

果然都是套路。

薛秀琴笑了半天,才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你真没在三江农场弄小拱棚种菜呀?我跟你说,现在我们的小拱棚不仅种瓜种草,就连蔬菜都是一大片呢。”

田蓝笑道:“这边人多地少,气候温暖湿润,露天种植的菜就不少。我本来想的是等天再冷点儿,开始搞地膜加小拱棚种菜。现在你来了,这事就归你管了。”

薛秀琴还是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你真没弄啊?那你干嘛了?”

这可真不符合田蓝的个性,在宁甘农场的时候,他们可是一分钟都没闲着,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搞建设呢。

高卫东在旁边听的老大不痛快,立刻插话:“什么叫干嘛了?我们也没闲着呀。我们做的事情可多了,我们足足改造了上千亩冷浸田呢。”

这个数字有点虚,其中包含了他们在桃源村指点的300亩田。

可惜宁甘军垦农场过来的客人有眼不识金镶玉,薛秀琴茫然地睁着一双大眼睛,啥叫冷浸田,水本来就是凉的呀。又没人烧成开水,当然是冷的。

高卫东差点没被这姑娘气晕过去。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他们宁甘缺水,所以他们听到水都以为是宝贝了。真是不晓得好赖。

奈何冷浸田不像盐碱地一样,但凡是个人听着都觉得后者有问题。偏偏他们站的位置周围又没有冷浸田。现在叫他拿出现成的例子做说明,还挺为难。

高卫东的手指了半天,终于落在旁边的金莲湖上。他顿时眉开眼笑,指着河面飘荡的碧色道:“看见没有?这就是我们做的另外一件事,水面种庄稼。”

现在水稻已经收割,碧色连波的是刚刚冒出的小麦芽以及大片的空心菜。

其实这个季节三江农场人早就不吃空心菜了,因为到了八月份空心菜就老了,吃腻了的三江人会改种其他鲜嫩的蔬菜。

可他们种的水面空心菜待遇却大不同。因为水分足,菜鲜嫩,口感好,所以到现在割了一茬又一茬,依然受欢迎。

他们计划等到这一茬吃完之后,再改种水芹菜和豆瓣菜,这样也好冬天给大家换换口味。

芦苇床和竹竿床在碧波上微微荡漾。三江平原10月下旬的阳光给它们镀了一层金色,晃得人眼睛都发花。新冒出来的麦苗毛茸茸的,因为铺了一层微微的黄,所以瞧着居然有点儿像刚孵出来的小鸡。一样的柔软鲜嫩,一样的生机勃勃。

薛秀琴立刻奔到湖边,双眼放光地看着湖面:“这个,湖里面养了很多鱼吧?”

高卫东虽然感觉这姑娘似乎关注错了重点,她难道不应该惊讶水上还能种菜吗?

不过,他还是直接抓住了骄傲的底色,故作漫不经心的模样:“唉,我们三江平原别的不多,就是水多湖泊多,没办法,只能问湖要田,所以才把水当成田来用。种着种着就出了点成果,现在不仅农场在推广,周围不少生产队也过来要学习。我估计到时候增加两三万亩的水面种植面积不成问题。哎,不过你们也别沮丧,情况不同,你们那儿缺水,没办法用这招。”

哼,他们鱼米之乡的名头是吹的吗?就是大片的水也能下面鱼上面米。

结果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薛秀琴居然丝毫不配合,完全没有沮丧的模样,只懊恼地跺脚:“哎呀,我们早就该想到的。司徒磊他们用水缸养鱼,菜篮子种菜,就是一个小型的水塘。我们也可以在宁甘农场这样搞的。哎呀,耽误了一季,损失了好多粮食。”

高卫东跟不上她的节奏。

等等,小姑娘,你在说什么稀奇古怪的话。谁不知道宁甘缺水缺的水都成油了,田蓝到今天想的都是如何节水。

你们还想水上种菜种庄稼?开玩笑哦。你们哪儿来的湖泊?哪儿来的池塘?

薛秀琴立刻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面前的这位男青年。

这人真的是大学生吗?现在大学生的质量委实堪忧。她看着郝建设还以为大学没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实用。瞧见这位高卫东,她就明白为什么伟大的领袖一定要搞文化运动了。

脑袋瓜子完全读僵了,根本不接地气嘛。

他们宁甘农场的高台鱼塘这么出名,他居然说他们没有池塘可以种菜?

怕不是个傻子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