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节(1 / 2)

加入书签

这回他声音提高了,唐老师转过头,莫名其妙:“聚龙山怎么了?你要跟那边做生意吗?”

聚龙山在江南小有名气,他的青少年阶段基本都是在上海度过的,自然听说过聚龙山。

只是,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田蓝深吸了一口气,顶替了陈立恒的位置,开始谆谆善诱:“宁甘农场,戈壁滩石头大棚。”

唐老师眨巴了两下眼睛,感觉这两位年轻人怪怪的。

宁甘农场他知道,大名鼎鼎的军垦农场。当年他差点就下放过去了。但戈壁滩石头大棚又是怎么回事?石头还能盖大棚?他可头回听说。

田蓝和陈立恒都绝望了,他们甚至大着胆子说了一个词:“穿越。”

唐老师却满头雾水:“穿越什么?”

他并非对这个词完全陌生,马克.吐温就写过穿越小说,只是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知青会突然间抽风,说这些有的没的。

田蓝深吸一口气,放弃了在人前逼问唐老师。

刚才她跟陈立恒都失态了,完全没考虑到唐老师的立场。以他在这个世界的遭遇,他再小心都不为过。

田蓝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道:“没什么,就是我们看到这电视,很高兴,很激动。”

唐老师笑了,点头表示赞同:“现在的电视大学真是越办越好了。我记得60年代,我有次去北京,偶然看到电视大学,那会儿上的还都是基础课程,像物理化学什么的,还没这种实用的。”

瞧瞧课上说的多实在呀,已经有个自家父亲是大队饲养员的学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原来是缺少微量元素,要补充。我们还以为是牛中邪了呢,正经东西都不吃了。”

原先向阳公社有个畜牧站,下放过来的知青去县里学了期培训班,就充当公社的兽医,负责全公社耕牛以及家禽家畜的保健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去年知青大回城,他也回家顶工去了。畜牧站失去了主力军,一下子名存实亡,耕牛得了病,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要靠饲养员家的小孩看电视学治病。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两只眼睛都死死盯着电视机,不时掏出笔记上两行字。人家老师说得这么好,要是不赶紧记下的话,万一下回碰到了不会,才叫要命呢。

田蓝一开始只是盯着电视机发呆,等到课程变成了《糖艺制作》,她也忍不住开始做笔记。

天哪!瞧瞧人家做的多好,天鹅栩栩如生,牡丹花雍容华贵,大熊猫娇憨可人,蔬菜水果瞧着就跟真的一样,全部都是用糖做出来的。

她还想着如何开发更多的糖制品呢,这不就是瞌睡送枕头,现成的致富门路摆在他面前?

陈立恒都点头:“拿这么一套给宋清远结婚用,我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过来上课的知青年纪普遍年纪不小了,不少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说订了婚事的人就大着胆子询问:“兰花花,我结婚的时候,你能不能也给我做一套?”

田蓝毫不犹豫:“自己学,你们大队也派了人到赵家沟学做糖呢,你可别说没糖用。老师都到我们面前教了,要再不学,对得起谁呀?”

众人都深以为然,眼睛集体盯着电视。

就好比那个大寿桃吧,看着跟真的一样。就是自己不用办婚事,家里老人办大寿,送这么一个糖寿桃过去,多有面子呀。

课程一堂接着一堂,糖艺制作过后,电视机居然跳出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还说到了半导体。

比起前面的课程,这堂课本来应该有些乏味的。但因为大家正跟着唐老师学习制作电视机,已经学过部分原理,所以一大堆专业名词累积在一起的课,看电视的人也居然没挪开眼睛。

校园里的铃声响了又停,停了又响,一堂课开始了,一堂课又结束了。放学的钟声都敲响了,也没人留心。

他们听得入了迷,集体沉浸在神奇的模拟电子世界中。

什么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和集成电路,什么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与频率响应,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与处理,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电源等等等等,老师深入简出,有些详细讲解,有些只是带过一嘴,等后面再慢慢讲述。

不仅是学生,就连唐老师都忍不住叹了口气:“世界在飞快地发展啊,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没这些呢。”

弹指一挥间,小30年一晃而过,当年意气分发的青年现在已经尘满面,鬓如霜,走向了人生的暮期。

田蓝看他感慨万千的萧索模样,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你的人生才走了一半呢,起码还能再奋斗30年。”

唐老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电视机里的课程告一段落,学生们活动脖子时,才惊讶地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都黑了。

高复班的学生跑过来找唐老师,他该去给他们上课了。

唐老师意犹未尽地从电视机上收回眼睛,叮嘱实验室里的学生:“今天讲的内容,你们回去都好好复习。天黑了,早点回家吧。”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走,所有人都盯着电视机,满怀渴慕:“老师,我们能继续看吗?”

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新鲜又神奇的课程呢。

唐老师点点头,催促他们:“趁课程没开始,赶紧动动脖子,动动眼睛,别把眼睛熬坏了。”

大家伙儿赶紧动胳膊动腿,扭脖子转眼珠。

陈立恒也揉了揉后脖颈,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满怀感慨:“这课上的真好。”

蓝蓝生活的时代真的好发达,就今天的课程讲述的一些内容,他在上个世界的军工大学都未必能说的这么深。因为当时国内科技还没发展到这份上。

他唯一没办法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机会突然出现这些课程?

以他对系统的了解,记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都是浪费掉的宝贝。

不管是那些即将丢进垃圾堆的临期食品,还是在武斗中轰向自己同胞的子.弹和炮.弹,甚至连那台卡秋莎也同样是被浪费掉的。更别说被当成大毒.草焚毁的教材和资料。

但这些电视教学内容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蓝蓝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会焚书坑儒吗?

田蓝瑶摇头,小声跟他解释:“我猜呀,只是说它们被浪费了。”

做学生的人,谁没浪费过课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