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节(1 / 2)

加入书签

能找到准考证,当然是最稳妥的方法。

就连田蓝都不敢保证,这回他们去县城,方秀英是否能顺利走进考场。

现在好多事情都没规章可依,万一碰上特别轴的人,坚持说没准考证就不让考试。而发准考证的部门又说只有一张,不给补办的话,这事儿什么结果,真挺难说的。

方秀英愁眉紧锁,小声呢喃道:“我真的没有拿出来啊。就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我不敢拿来拿去。”

田蓝追问了她一句:“那你拿到准考证之后,都去过哪里呀?”

方秀英脱口而出:“我女儿生病了,我回了趟家。”

众人瞬间沉默下来,旋即秀秀生气地大骂:“太缺德了,我没见过这么缺德的人!”

方秀英的婆家一直不支持她参加高考。她婆婆还跑到学校闹过几回。后来门卫一瞧见她人就关大门,坚决不放她进去,还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还是革委会主任去学校看电视机生产情况时,撞上了这事儿,一顿吼外加一顿吓,才让这人灰溜溜的夹着尾巴跑了。

至始至终,方秀英的丈夫就跟不存在一样。

反正坏人也不用他出面当。

方秀英冷下脸,咬牙道:“我一定要考上!”

这是她头一次直抒胸臆。

因为高考录取率低,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内敛,因为大家都要讲谦虚,所以,班上几乎没有人当众放狠话,就怕到时候啪啪打脸。

但此时此刻,谁也没嘲笑方秀英,反而好几个姑娘都鼓励她:“你一定能考上的,考完你就回城里去。”

原本他们觉得那些知青为了回城选择离婚,虽然大家理智上能够理解,但情感上,谁都觉得不舒服。

可现在,她们虽然是农村人,她们支持方秀英离婚。

太不要脸了,那一家子,居然拦着人上进。

自己不进步,还不许别人进步,简直厚颜无耻。

如果是怕自己条件差,妻子上了大学就看不上他,那你为什么不好好上进呢?赖在后面,还想拽着人不许人走,那就是下作。

大家伙儿同仇敌忾,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去了考场。

高考考场,大家被打乱了秩序,分配到现成的好几所学校里。

唐老师他们把公社干部请过来,现在可派上用场了。每个考场都有专人负责带队,拖拉机浩浩荡荡地开过去,相当拉风。

田蓝本来还想关心一下方秀英能否顺利进入考场,但因为他们分配的考点不同,她也只能在心中替对方祈祷两声。

进考场之前,大家简单解决了早饭。这回是公社中学食堂准备的,每人两个鸡蛋,一根油条,寓意100分。

虽然油条的油比较少,膨发的也不够,但一口油条下肚,还是挺香的。

田蓝一边吃早饭,一边感慨:“我觉得男女平等真的任重而道远。你看,同样是知青参加高考,如果是男知青的话,女方都全心全意支持。胡长荣他老丈人家还想让他再复读呢。换成是女知青,婆家就变成了拼命地拽着她,生怕她好了就飞走了。”

其实男知青的家属才更应该担心这点啊。

因为女人普遍儿女心重。既然有了孩子,即便考出去了,也很少有人选择离婚。

陈立恒点头:“这个也许跟传统的社会分工有关系。大家默认一个家庭靠男人支撑,男人有出息,整个家族都会受益。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优秀的女性就成了不稳定因素,会形成女强男弱的态势,他们接受不了。”

田蓝开玩笑道:“该不会今年高考就是这个题目吧,你可得好好想想,到时候多写几句。”

结果真坐到考场里了,摊开语文试卷一看,田蓝顿时乐了。

啥男女平等啊,说的是达芬奇画蛋。作文题目就叫:读《画蛋》有感。

不知道为什么,田蓝总有种小学写作文的感觉。

因为她记得小学课本上好像就有《画蛋》这篇文章。

她将短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突然间想到了基础。

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没两年,我国各方面都急需进步,而制约我们进步的最大阻碍就是基本功。

我们的工业技术落后了,我们的农业还处于粗放状态,我们的科学急需发展,我们渴望大踏步地往前跑,然而我们不能丢了根本,我们必须得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才能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引进外来技术固然重要,但不能依赖引进,还要靠自己积累。人家肯给你的,绝对不会是最先进的技术,恰恰相反,很可能是人家已经打算淘汰的东西。

就算人家的产品再好用,你也不能依赖进口。否则将来有一天,人家突然间翻脸,不给你核心产品了,要怎么办?

自力更生,夯实基础,才是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田蓝作文写得飞快,在纸上打完草稿,誊抄完毕之后,时间才堪堪过去三十分钟。

她翻过试卷,从头开始写剩下的题目。

考试倒是挺顺利的,教室里除了热之外,没有其他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

传说中会从冰库运来冰块放在考场里帮大家降温的事,田蓝没碰上,所有人都顶着满头大汗老老实实答卷。

田蓝写一会儿就拿毛巾擦擦汗,生怕汗水弄糊了卷面。

等到上午考完,大家去食堂吃饭时,说到了流汗的问题,英子懊恼不已:“我应该也带个毛巾的。兰花花,还是你考虑问题周到。”

周到个屁,那是陈立恒准备的。

她虽然做了多年政委,对同志以无微不至而著称,但她生活粗糙,根本想不到这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