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0节(1 / 2)

加入书签

唐安妮回了学校,终于安稳地睡了。

她如此来回跑了两个礼拜,终于看到土豆出苗了,嫩嫩的绿色,在春光下,瞧着是那么的美好。

她捂着胸口,悬着好久的心可算落了地。谢天谢地,可算是长出来了。

看来的确得威胁上帝才有效,如果你不管用的话,我就不相信你了。

没错,神仙也是种职业,不管什么物种都得各司其职。就好像村里的牛和老母鸡,社员们养它们是为了让它们干活,让它们生蛋,如果它们做不到的,估计也得被吃了。

唐安妮想通这一点,那种惶恐居然一扫而空。

她不是上帝的叛徒,她和上帝是平等的,大家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她没背叛上帝,她不用心虚。

唐安妮写信跟伯伯说这件事。

她认为伯伯说的是对的,人必须得多体验多思考,才能在生活中感悟到更多。你只有内心充实了,才会感觉每一天都充满了意义。

伯伯没有对她的思考作出评价,只询问她,等土豆收上来之后,她准备怎么办?她可是种了整整100亩地的土豆。

田是当初下放知青开垦出来的,她免费使用。土豆种也是县里优惠发的,便宜的在她看来简直就是白送。

可等到春夏之交时,土豆长出来了,他可不能白送出去,她要靠这个挣钱呢。

唐安妮瞬间满血复活,开始筹备自己的工厂。

对,毫无疑问,她的土豆是天底下最好的土豆,一定值得最好的对待方式。

那就是做薯片。

她需要厂房,她需要机器,她需要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她对着电视机研究了半天,决定分两步走,一边盖厂房,一边从国外进口机器。因为目前中国好像没人生产薯片,大家也不吃这种东西。

厂房的事情好办,隔壁公社的回流知青和留守知青盖了砖窑,现在每天都出产砖头。如果她想盖厂房的话,水泥、砖头还有石灰都不用担心,人手也不用愁。现在公社有建筑队了,到处接活干。只要你掏钱,房子能给你盖的好好的。

唐安妮原先觉得中国的东西都太便宜了,不管是劳动力还是材料,便宜的不可思议。可现在,她居然学会了跟人砍价。她要省下钱买机器呢,所以她必须得节约盖厂房。

后来还是公社信用社主动找上门,表示可以给她低息贷款,她才算勉强控制住了支出。

不过就算手上有钱,买生产设备也不是件简单的事。任何涉及到进口的工作,就会莫名其妙变得非常麻烦,有一大堆手续要办。

唐安妮真是烦死了。她现在对这些工作都没兴趣,她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她的机器投入身材。土豆生长两三个月就丰收了,她没时间等待。

她跑到县城打电话,像伯伯抱怨这件事。这个国家果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步,最起码的,不应该给做事的人设置这么多门槛。

伯伯的心情似乎很好,居然听她废话也不生气,只提醒她:“长途电话费很贵。”

唐安妮尖叫。

她都已经跟中国农民讨价还价了,她怎么可能不在意钱。她的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呀。

好在伯伯还是给她指点了迷津:“你在国内进口东西难,那你在美国将东西出口到中国呢?别忘了,你现在可是美国国籍。”

唐安妮恍然大悟,对呀,她完全可以从美国人的立场来处理这件事。

她立刻跑去市里,打国际长途给哥哥。她需要他的帮助,因为她太忙了,没时间飞到纽约去订机器。

当然,去纽约的机票也太贵了,一来一回花费的钱,够她做很多事了。

没必要浪费。

哥哥苦口婆心:“你应该回来了,东西不可能全部收回来,有这些,爸爸已经非常高兴。”

以前从来不夸奖子女的爸爸,这一回居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妹妹大夸特夸了一通,说她是个纯孝的好孩子,为了家族的荣誉,不惜吃苦。

唐家大少爷其实也心动。妹妹受表扬虽然是他们这房占了上风,但哪里比得上父亲看重的人是自己。

可惜在中国的日子他已经受够了。即便是最高档的涉外酒店,在他看来也简陋不堪。

更别说出门在外了,他连上厕所都找不到地方。

不管父母如何夸耀文明古国,不管故乡的历史有多悠久,他是个浅薄的现代人,他只热爱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美利坚。

他是坚决不愿意再回一趟中国的。

他清楚地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妹妹继续待在中国追寻家产的下落是最合适不过的,也更符合他们这一房的利益。

但作为一母同胞的哥哥,他又实在不忍心看妹妹吃苦。在那片土地上,即便什么事都不做,光站着就很辛苦呀。

唐安妮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要,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如果你真的心疼我的话,请把薯片生产线给我带过来,我要自己做薯片吃。”

唐家大少爷觉得妹妹疯了,为了吃薯片,专门弄条生产线?那他还不如航空给她邮寄薯片呢。

结果唐安妮直接怼了哥哥:“你知道什么?美国的工业污染多严重啊,一想到我吃的都是那一种土地长出来的东西,我都觉得自己能活到现在实在太幸运了。我找了一片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长出来的材料才是最好的。我要用这样的土豆来做薯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薯片。”

年轻姑娘总是有资本任性,尤其当她是位富家千金时,她的家人也纵容她的任性。

不就是一条生产线吗?起码对唐家大少爷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就是少换辆车的事儿,他还是可以当成礼物送给妹妹的。

可惜这个时期情况特殊,不是商人愿意出口商品到中国,东西就能运进来。有很多设备,很多生产线,甚至连厨具都在禁运名单之上,天知道那些制定规则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

实在没办法,唐家大少爷只能走迂回路线,先把东西运去香港,然后再倒腾到内地。这个步骤倒是简单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有不少港商已经开始在内地尤其是沿海城市进行投资,他们有自己的运输路线。

这批设备在海上飘荡许久,好不容易上了岸,然后再改走火车,况且况且地运到了林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