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1 / 2)
许阳继续往前走,可突然脚步一顿,他停了下来,说:“不过希望你不要碰到吧。”
张华露出了疑惑之色。
许阳又补充道:“还是早点碰上吧。”
“嗯?”张华更疑惑。
许阳却又皱了皱眉,说:“还是……还是……算了,不说了。”
最后,许阳有些烦躁地摆摆手,走了。
留下一头雾水的张华愣在了原地。
……
病人及时调整了用药,然后丁师姐也过来给她用了针灸,是脐针,这个是山东的齐永教授首创,顾名思义是在肚脐周边施针的手法。
脐针的治疗思路呢,就是把脐部看成是一个后天八卦图,以脐蕊为中心向四周八方扩散成八卦的方位。
以此方位将上、下、左、右、左上等方位,分别按照后天八卦定下离、坎、震、兑等八个方位。
最后通过八卦方位找出人体所应对的疾病关系,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丁师姐选用的就是四隅位,是巽、坤、乾、艮四个部位,对应的消化道疾病。
在脐针的治疗法则里面,是有四隅治消化的说法的。
像这四个方位分别对应的是胆、脾、大肠和胃。
针灸这门技艺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除了从古老传下来的手艺,当代的针灸师也开发出了新的内容。
比如耳针对应人身体上的器官,这些器官就基本上都是解剖学上的内容,比如肾上腺、十二指肠、肛门之类的。
脐针也是有很大这部分的考量的。
但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只要能治病,那就是好技艺。
这个病人虽然是肺炎,但是恶心呕吐,脘腹痞满,纳呆等消化道症状是非常明显和突出的,所以丁师姐才选用了四隅位对应消化道进行治疗。
效果很好,针药并济之后,病人脘腹痞满的症状非常迅速地缓解了。到了第十五诊的时候,情况已经彻底稳定下来了。
胸部ct显示,肺部的病灶也较前吸收了。其他症状也明显地缓解了。再续服药几日,核酸检测两次,均为阴性。
已经在准备出院了。
这个病人就是典型的重症患者,又因为年事已高,基础病很多,身体正气很虚,所以极容易转成危重症,最后危及生命。
许阳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时阻断了病情床边,使得病人转危为安。虽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
而这才是真实的救治过程,虽然看似非常简单枯燥,实际上却是暗潮涌流,诸多不易。
第702章 第六版方案
实践永远都是认识事物最有效的方式,从病疫发生到现在,从最初的惶恐无措,到现在,众人已经能以比较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了。
治疗方案也都更新到了第六版了。
其实到现在,治疗方案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大家对疾病和处方的有效程度也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
中医也是如此,从最先的多种方案到现在一步步精简。在第六版的方案当中,中医特别推荐了“清肺排毒汤”。
这可以说是新的治疗方案,也可以说是非常古老的方案了。这个处方里面化裁了四个古方,分别是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
虽然时代再变,社会在变,疾病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生于天地自然的人类,却还是那个人类。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尽管这个疾病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病毒,但中医仍然可以用几千年前的古方来治愈现代从未出现过的病毒,这便是中医最大的价值所在。
中医考虑的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中医的境界有四种,一种是辨病名治病,典型的就是糖尿病专用方,高血压专用方,头痛专用方,痛经专用之类的,都是照着西医病名开的对应药方。
当然了,我不是否认病名的价值。所有的病名都是对这一类型的病证的总结,给后来人用药的参考,价值当然是非常大的。
但是不可以非常偏执地辨病治疗,尤其是西医病名,这是中医是两码事。哪怕是中医自己的病名,有些时候也没必要过分的深究,一切是证为主。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了中医的第二个境界了,辨证论治,能到这个境界的,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医生了,能独挡一面了。
第三个境界就是要能认识天地自然和人的关系,要学会五运六气,四时节气,还有人的体质不同。这也就是蒲老常说的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曾经就有这么一个医案,一个病人受风寒感冒,然后去找医生治病,开了荆芥防风等药,开了七剂。
吃到第四剂的时候,病人突然出现了口鼻干燥的症状。病人又来求医,自言前三剂效果不错,何以第四剂时却出现了不良症状。
医者反复分析后,才知道是病人吃到第四剂的时候,正好是立秋,季节变了,环境也就变了,人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后,医者在原方中加入了养阴润燥的药物,病人的症状随即就消失了。这就是人与天地自然的紧密联系,高明的医者必须要提前就考虑到这一点。
最后一重境界是治未病,上工治未病,治萌芽。其实这个里面才是水分才是最大的,尽管这个境界最高,但是太难以见效果了。
这是最吃功夫,也是最难见成果的。
你说治未病,那人家以后是不是可以都不生病了?那人家要是生病了,怎么说,是不是你的治未病不行?
所以这里面的猫腻就很大,没有任何一种医术能保证一个人绝对不生病的。肿瘤科主任死在肿瘤手上的,也有不少。
天天治未病的中医,最后死在疾病身上的也有很多。就像张院士这次生病,就有很多人吐槽,你不是天天宣传治未病吗,怎么还把自己给弄成胆囊炎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