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节(1 / 2)

加入书签

“这我可不好说,藩国是不少,可你怎么知道人家都接到信了?就是接到了,就一定都送来?或者人家家真有富裕?这都不好说。”

几个兵丁失望的眼睛里光都暗淡了,后头看着才十五六的一个瘦小大头兵用长满了冻疮的手一下下的扣着□□上的红缨子,垂头小声说到:

“要是多些,咱们这里也分一些就好了,我还没吃过藩国的米是个什么味儿呢。”

“还藩国的米?老子长这么大,什么米都没吃过,不也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不是高粱粗麦,那肯定好吃,这是一定的。”

一辈子没吃过米吗?那人有三十来岁了吧,这日子得苦成什么样?包明武以往走的地方也不算少了,可自打来了这西北,才真的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穷的地方。心下不免又多软了几分,小心的琢磨了一番,然后略带几分笑的,用一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的样子,对着这几个小兵说到:

“说来你们啊,那是赶上好时候了。”

“啥?啥好时候?就咱们这样,不上差只能一日两顿稀粥糊弄的,也能算好时候?”

听着这话,包明武第一反应是去看几个兵丁的眼睛。对粮饷有意见啊!这九边的兵丁是不是很不满?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迹象?作为锦衣卫,他下意识的就警惕了起来。可等他看过去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双双坦然而又单纯的眼睛。

突如其来的羞愧冲入了包明武的心里!

他的忌惮、怀疑、警惕,在这一刻就像是个巴掌反过来打到了他的脸上。朝廷给出这么一点的东西,让他们吃饱都难,可他们呢?付出的是什么?是世世代代守在这最危险的地方,为国驻边,这么一想……那些贪了九边兵丁粮饷的人,怎么就那么的不是东西呢。

有了这么一个情绪,包明武再说起他想说的东西来,那突突出来的就多了,也全乎了,没了原本说一半,夸大一半的心思。

“嗨,这是你们不知道啊,这会儿是不好,可两三年后,那就好的不能再好了。”

“咦?怎么的?难不成藩国年年都能给咱们送粮食?”

“都说靠山山跑,靠人人倒,老是用别人的算是个什么事儿。我和你们说,咱们陛下啊,在皇庄种了好几个庄子的高产粮食,就等着种子够用后,散出来给大家伙儿种呢,那可是比寻常的麦子稻米高了好几倍的好粮食。”

这年头的卫所兵丁,其实和普通的农民也没什么两样了,只要不打仗,他们基本全在地里,为了一口吃的忙乎。这样的人一听到有好粮食,还是几倍产出的粮食,那是一个个眼睛都开始发红了,眯眯眼都能瞪出铜铃牛眼的气势来。

“啥啥啥?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什么粮食这么高产?不是仙粮吧。”

“你们是不知道,这事儿说来也是巧了啊,这东西呢,是藩国人自己带来的,正巧被我兄弟搜集各种种子的时候发现了,当时没在意,只是随便种了下去,可谁想啊,这东西竟是高产的吓了所有人一跳啊。然后,你们猜怎么的?”

“怎么的?这样的好东西,那就该归咱们有啊。多弄点种子回来,咱们那以后还用担心粮食?”

“可不就是这么说嘛,所以啊,陛下派了好些人,商户啊,使臣啊,哦,还有咱们锦衣卫,一波波的去搜集种子,可谁想啊,这东西那些藩国居然藏着掖着,不想给咱们。”

“哪家?哪家这么坏?包大人您说,咱们告诉了其他卫的兄弟,直接打上门去?反了天了,这可是藩国,居然还敢对咱们使心眼子了?真是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哎哟喂,看看,刚才还憨憨的和个傻子似的兵丁这会儿世代当兵的模样出来了吧!常年在边关,守着边境线,动不动动刀子宰人的,那平日里再老实,骨子里的血性和普通人也是不一样的。

“放心,就咱们陛下,那是能让他们忽悠的住的?具体怎么办的,这个我不好说,你们也别问,反正吧,如今经过一年的折腾,这种子啊,最起码京城周围应该是够用了,而有了这一波,等着开春再种一波,最起码四五个省能散开来,等着再过一年……你们说,这高产的粮食能没你们的份?再怎么轮也能轮到喽。到时候几倍的出产,你们说,这日子能不好?旁的不说,吃饱总是能了吧?”

这说的都有条理?就是再不懂的,听着这一条条的也能听明白,这事儿啊人包大人说的半点没掺假。既然没掺假……

“那就是说,过上几年,咱们,咱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最小那个这会儿眼睛已经开始含泪了,红彤彤的和快成熊掌一样厚实的冻手一下下的擦泪,边擦边乐呵。

“那我回去一定要告诉我娘,让她也高兴高兴,她昨儿还发愁,说是洗羊毛的活儿不知道能做多久,怕没了这活计,家里没了买粮食的钱。”

“确实,我回去也告诉我爹去,只要再熬几年,咱们这日子就能好了,这可真是有指望了。”

“早先有个算命的说,咱们大明又有了中兴的迹象,往后咱们都能过上好日子,我还觉得他忽悠人,吃都吃不饱,怎么能算好日子?如今看来,那算命的还真是有点本事,竟是说对了。”

“对对对,中兴,咱们也能中兴呢,听说早年成祖爷在的时候,咱们九边的兵可威风了,能一直打到草原上去,吃的羊,羊血将海泡子都染红了呢。”

……

中兴啊,包明武听到这些话,一时也有些眼神虚无了,这算是中兴了吗?也许吧,大明的京城已经和以往变了一个模样了,等着这种变化慢慢的散到全天下,那这个大明又该是什么样子呢?

第161章 传开、机关

九边属于战略要地,这里除了兵堡还是兵堡,里头基本全是军户,少有外来的,这样的生存环境下,结亲什么自是就在周围圈子里转悠,再加上各种调动,一二百年下来,一线的兵堡,基本全能连上关系。

如此这般的地方,一个人知道了土豆的消息,嘿,那真是不等包明武完成任务回京,整个九边就基本全知道了。有些个和上头有联系往来的中等军官还特意往京城去了信,求证了一番,再知道这确有其事之后……整个九边都快沸腾了。

西北地界本就不是什么草木丰盛的,再加上几乎每年都有的战事,这里的土地已经贫瘠到了极致,粮食产量比起旁处能有七成都是老天保佑,这也是为什么这里的人总是吃不饱的缘故之一。粮食没法子满足自身需求嘛。

可如今,见着光亮了呀,若是那高产的能送到西北让他们种,哪怕依然比旁处差些呢,有这么个量在,那还用担心肚子里没东西可塞?而只要吃的问题能解决,那其他的还是问题?

有了这么一个光亮,心气起来了的九边,瞬间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当初听说羊毛能换钱,朝廷置办作坊提供一定工作岗位的时候,确实大家伙儿都挺高兴。可这毕竟不知道是不是能长久,毕竟工作岗位就那么多,惠及的人丁有限。如今呢?种地啊!这九边的人什么时候少过种地的事儿了?哪怕是老弱都得下地操持,所以,这事儿一旦真的成了,那是每一个人,只要是喘气的,都能受益了呀。

为此好些自认能和包明武说的上话的,那是全找上门了,不是送点西北特产,就是提着酒坛子来显示一下亲近。为的也不是别的,就是希望借着锦衣卫的关系,让上头通融通融,将自家地盘列入第一波接收高产粮食种苗的地方。

这包明武敢打包票?不能啊,他是谁他自己不清楚?那就没说话的份。所以巴拉巴拉的,许了一堆肯定往上报这里辛苦的话,转头就死命的催货,等着东西大致齐全,连着最后一顿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急吼吼的走人了。

妈哎,再不走他怕他回京的时候,那需要呈情艰苦的地盘能将整个九边全给笼罩啦。

包明武急匆匆的在回京的路上,而包三儿呢,亲眼见证了一场明代皇太子立储大殿,也亲眼见证了这个时代万国来朝的盛况,正满心激动的准备再做点什么。

可做点什么呢?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做的其实已经很多了,多的有时候自己回想起来,都想倒吸一口凉气,你看啊,土水泥?有了,玻璃?有了,千里镜?有了,连着自行车都有了,杜仲胶也风靡了,这再下去……穿越三件套他好像就剩下个肥皂没做了吧?可这和他的专业不相干啊!他又不是学化学的对吧!想做……好像也有点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那要不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干点机关的活儿?比如鸟统改进改进?这怕是不成,这个时代神机营在这方面技术其实并不差,专业的统匠靠着个小锤子就能做出把鸟统来,他便是在本事,也是比不得的。就是想弄出个定装铅丸火药的小发明来,因为如今还是前装式,一时半会儿也不算合用。

所以……给个小建议可以,自己上手还是省省吧。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做点机关盒练练手。

等等,机关盒?包三儿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这东西其实也挺有用处的,比如各种情报专递的时候,比如机密文件需要传递的时候,这东西就很有用嘛。特别是他们锦衣卫,需求量应该不少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包三儿那是精神头都上来了,顾不得吃饭吃了一半,放下筷子就往外走。

“唉,相公,你这是干什么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