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节(1 / 2)

加入书签

齐政张张嘴,又停了一下,最后摇头道:“……过奖了。”

王导演先是一笑,像是陷入了回忆:“我倒觉得不夸张。我当年下乡到东北,在黑龙江边上种过地,也开过拖拉机,所以我知道什么叫机械化。那个时候我们一台东方红54的机组,三五个人,就可以种3500亩,当时就觉得效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你现在看看最现代化的,配了gps和数字地图的最先进的拖拉机,一昼夜翻地的规模可以达到5000亩。所以它一个作业季节,一个台套,至少要三万亩的作业规模,才可以充分让它发挥作用。三万亩,如果靠老百姓自己流转土地,要流转到什么时候?所以只有自上而下地将庞大而分散的小农组织起来,才是中国农业生产的‘二次革命’完成的希望。”

齐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作为一个导演,他还对于农业有这样的认识?

不过再一想想,又能理解了,如果不是对农业有一定了解,央视也不会让他来拍摄纪录片的“农业线”了。

“嘉谷系合作社现在有多少个了?”看到分红进入了尾声,王导演好奇地问了一句。

齐政想了想,说道:“目前,嘉谷在全国成立了1300多家农业合作社,平均每个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为6.14万亩;户均大中型农机2.8台套,比散户经营高25%~40%……”

王导演轻吐了一口气,指着镜头里的社员们,问道:“真好。你知道我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什么吗?”

齐政配合地摇摇头。

“是希望,是干劲,是崭新的精神面貌!”王导演哈哈大笑道。

看着那些抱着钱的社员们,笑得跟佛祖一样;仿佛他们拥抱的不是纯粹的钞票,而是新的生活,齐政不禁默默地点头。

特别是分红大会结束后,抱着钱的社员们,坐上了一辆辆汽车,渐渐的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泛起的青烟下,显露出各自不同的脸孔。

这一幕也被央视的摄像组如实记录下来。

“这是?”王导演挑挑眉毛,看向齐政。

齐政摊手,道:“以他们的分红,拥有一辆普通的私家车,很奇怪吗?”

“他们都有汽车?”

“想买的都有吧。嘉谷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两人的对话,引来一阵古怪的表情。

现在的私家车,当然不算什么难得的东西了。

但是,如果车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一群农民的话,那就有点违和了。

曾几何时,中国的农民,这么富了?

王导演意味深长地看向齐政,道:“看来,嘉谷啊,确实是改变了一些东西。”

“总是要改变一些东西的。”齐政远望着汽车离开的尾烟,微微昂首,“嘉谷总是希望大家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的!”

……

第602章 服气的国营农场

“可不是,嘉谷改变了太多东西了。”九三垦区的田仁里的笑声远远传来,只听他中气十足地说道:“我打听了一下,听说你在这边,过来试试看……呵呵,我的运气还不错。”

对于国营大豆农场来说,手握“嘉豆13号”的齐政现在就是散发着香气的肉灵芝,哪怕是不速之客,田仁里也是要做的。

齐政并不奇怪他能找过来,反倒觉得他的反应算慢了。

央视的王导演见状,笑着打了个哈哈,就带着摄像组先离开了。

“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既能拿工资,还能得分红。”田仁里身边带了一位秃顶的中年人,打量着分红现场啧啧有声,道:“你们嘉谷合作社的社员,比我们国营农场的职工过得滋润多了。”

齐政嘿嘿的笑了两声,道:“可不敢与你们国家队比拟,你看我这为了将农民组织起来,费了多少脑细胞?”

田仁里轻咳两声,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忍住了。

他们国营农场,天然的就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拥趸,从这方面来说,与嘉谷大力组建农民合作社的目标一致。

但纵观国际,各国农民合作社的普及推广都是通过政府机构的有组织推进去实现的。

通常的做法是,地方政府通过自己的相关机构,如基层政府的各类涉农机构,一方面开展合作社的教育培训工作,为农民合作社培训专门人才和农民骨干;另一方面,派出工作人员直接帮助和指导农民建立并管理合作社。

但在国内,我们的基层干部,包括市区县和乡镇干部,普遍缺乏农民合作社基本知识,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能力指导当地农民建立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碍于国企身份,田仁里不好对此多做评价,只好转移话题道:“齐董,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黄泛区农场的郭场长。”

田仁里身边的秃顶中年人与齐政握了握手,笑道:“久仰齐董大名了,听说嘉谷要在黄淮海地区推广‘嘉豆13号’,我就冒昧跟着田总过来打扰了。”

齐政摆摆手道:“哪里的话,我得感谢贵农场对我们嘉谷新品种的认可和支持……”

黄泛区农场是豫省唯一的大型一类农垦企业,常年种植大豆,此前还引进了嘉谷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因此齐政对于他的上门也并不感到意外。

三人寒暄几句过后,话题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嘉谷合作社的分红上。

“好家伙,我算了算,加入嘉谷合作社的社员,投资回报率快达到40%了吧?”田仁里也旁观了嘉谷合作社的分红,简单一算,就得出了令人惊诧的结论。

齐政笑而不语。

嘉谷系合作社充分体现了合作社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即合作社大部分盈利最终为全体社员所分享,40%的投资回报率听起来夸张,但并不是天方夜谭。

而这落在田仁里与郭场长眼里,就是绝对的“稀有之物”了。

田仁里都不禁对齐政竖起大拇指:“真·合作社!”

他们对国内大部分的农民合作社还不了解吗?

区分鉴别是否是真正的农民合作社很简单,看它们的利益格局如何设置就行了。

那些打着合作社的旗号进行农业生产的,作为合作社社员的农户基本无法参与任何决策,也无法公平地分享收益。所谓的“合作社”,更多只是为能人大户、龙头企业或各类公司等创办主体带来独享利润,它就不是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