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节(1 / 2)

加入书签

“行了,瑜儿先歇一会儿,去院子里放放风吧,我先教你堂兄。”方老秀才很有教育小孩子的经验,还知道劳逸结合这样先进的教学思想。

方瑜走到四妮儿身边,心里还在想着写字时运笔方式。

四妮儿见弟弟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给弟弟的右胳膊按摩,心疼地说:“累了吧,我看你做得板正,胳膊还半悬着,肯定累。”

“谢谢姐姐。”方瑜觉得这个女孩子好好啊,“姐,我读书写字才不累呢,你天天做针线活才累呢。”

四妮儿抿嘴笑道:“做针线活才不累呢,是个女的都会,可读书写字就不一样了,这都是上等人才会的,还有官老爷才会的,所以啊,肯定是读书写字更累啊,要不然怎么说读书人金贵呢。”

还没等方瑜再说什么,方老秀才就叫他回去继续上课了。

方老秀才先是教他写天和黄两个字,然后又教他怎么磨墨,最后再接着教千字文。

今天上了小半个时辰的课,方老秀才才下课放人回去,让方瑜吃完午饭后歇半个时辰后再来。

方瑜和四妮儿手拉手走回家,刚到家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热闹的声音。

四妮儿看了一眼,就小声对方瑜说:“这是隔壁村里的媒婆,之前大姐要嫁人时还来过咱家说亲,只不过咱奶没看上那家。”

方老太太招手让孙子过来,那媒婆在旁边凑趣道:“这就是您家的金孙吧,哎呦呦,这一看就是富贵面相,老太太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我们家福娃啊现在还跟着他叔爷爷读书呢,富贵不富贵的我这个老婆子倒是不求,只求他以后能好好读书,将来也当个读书人才好。”方老太太对这媒婆没什么好感,之前大妮儿那回介绍的人家就不好,这回也是,那破落户人家也好意思过来走一趟,真是没瞧得起他们方家啊。

“读书人好啊。”那老媒婆眼里精光外冒,还想上手来摸方瑜的脸,被方瑜给躲开了。

方老太太也嫌弃那婆子东家走西家窜的不干净,就让孙子回屋里歇着去……

第6章 媒婆与臭不要脸

方老太太也嫌弃那婆子东家走西家窜的不干净,就让孙子回屋里歇着去,又笑着对媒婆说:“您见笑了,我这小孙子最认生了。”

媒婆也不计较,又拉着方老太太说那王家的好处。

过了好一阵子,方老太太才打发走了那媒婆,回到正屋坐下歇着。

“奶,那媒婆来干嘛,您答应她了吗?”方瑜很关心二妮儿的婚事,他想尽力多打听些消息。

“你这么点孩子懂什么啊。”方老太太抱着孙子笑道:“咱家的女孩可不能随便发嫁,咱家又不差那点子彩礼。”

方瑜很欣慰地听到方老太太这么讲,看来这户人家家风真是不错,家底也算殷实。他又仗着年龄小,打算胡搅蛮缠继续打听:“奶,那我二姐要嫁到什么人家去啊?能嫁到城里去吗?”

方老太太听着孙儿的童言童语,只觉得好笑,“城里的人家可看不上我们这些村里人呢,你二姐啊,就只能在村里找人家了。”

方瑜问:“那要是我考上了秀才了呢,二姐能嫁到城里去吗?”

“那就能了,你叔爷爷的老闺女不就嫁到镇子上去了,那户人家可有钱了,在镇子上还有个大宅子呢。”方老太太叹了口气:“你叔爷爷三十多岁考上的秀才,当时可收了不少礼呢,后来又是在镇子上开学堂教书,家里赚了不少银子呢。”

这些方瑜倒是还没听说过,于是又打听道:“那叔爷爷一家现在为什么不在镇子上生活啊?”

“你叔爷爷说什么落叶要归根,十年前就搬回来住了,他们家在镇子上的宅子就租出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着给儿子孙子读书自住用。”方老太太也是普通的农村的老妇人,说起来还是很爱八卦别人家的事情的,“要说我,就是他家的花销太大了,有些供不上那么多人读书科举的费用,这才回村里生活的。唉,也是你叔爷爷的两个儿子不争气,从小就读书,读了那么多年到头来还是不成器,就你大堂叔中了个童生,你那小堂叔就是个只会花钱的货儿。”

听到这里,方瑜不禁深想,方老秀才教书的本领还是有的,对儿子孙子的学习盯得也紧,可他那两个还无缘得见的堂叔也没中上秀才。这么看来,科举考试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啊。

方瑜不敢因为自己是穿越来的现代人就小看这边的考试,他本就不是什么学霸,要是真的学艺不精,他也没考上秀才可怎么办才好啊。

还没等方瑜继续忧愁未来生活,方老太太就又对他说:“咱们家就你一个男丁,你也没有个亲兄弟扶持,我就想着要把你的姐姐们嫁得好些,最好都嫁给咱们村子的靠谱人家里,这样以后家里有事也能有人来咱们家给你壮声势。”

“奶,姐姐能不能不嫁人啊,我舍不得姐姐们,她们都对我好。”方瑜想要替这些女孩子挣出一份体面来,可也要有时间等他几年啊。

“那可不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孩到了年纪都是要嫁人的。”方老太太对孙子说:“你的姐妹早晚都要嫁到别人家去,家里也只有你才能给奶奶和你爹娘、叔婶养老呢。”

方瑜打算另辟蹊径来劝说奶奶,让她不要轻易把女孩子给嫁出去。“奶,那咱们家以后的人不就越来越少了嘛,家里的活却不会减少,那到时候您和我娘、我大伯母、三婶子不就更累了嘛。”

“唉,要不然大家怎么都爱要小子呢,养小子是给家里添人,养丫头就是往外送人了。”方老太太也挺愁这事儿,她家孙女都是好的,大点的孙女都会织布缝补,每年光织出来的布就能给家里补贴不少银钱,小点的也能帮着家里捡柴火、割猪草。

方瑜有些理所当然地说:“那就让姐姐晚点嫁人呗,这样也能多帮帮家里,看到真正好的人家再让姐姐嫁。”

“你啊还是小,说的话就是孩子话。”方老太太说:“官府有规定,女子到了岁数不嫁人的就要给那家加税的,再说了,姑娘家岁数大了就不好嫁了,你二姐最多也就能留到十七岁。”

方瑜倒是不知道古代还有这种坑爹的规定,他听着都感觉头大了,“那就留二姐到十七岁呗,反正我是舍不得二姐,能多留会儿就多留会儿。”十七岁就嫁人生孩子服侍婆家上下,这日子也太惨了吧,而且身体还没发育好呢,生孩子都危险啊。

“慢慢看吧。”方老太太想到孙女们的亲事也挺愁的,她也想孙女过得好啊。

到了下午,方瑜又是去隔壁学习,晚上吃过饭后他还是装作显摆的模样领着家人读了几遍在地上写的字。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规律的作息,方瑜也终于适应了用毛笔写字,那个邻村的媒婆又来上了一次门,想要撮合亲事,只不过方老太太不是那种卖孙女要彩礼的长辈,非常坚决地婉拒了。

老大儿媳听说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那家给的彩礼高一些,她真怕二闺女被老太太给嫁到那家去。她可听说了那家男人没出息平时还爱打媳妇,他们家大儿媳妇就是被婆家打得不行了才跳井自杀的,他们本村的人都知道,谁也不愿把女儿嫁过去,这家人才不得不多出些彩礼钱来外村娶媳妇。

老三媳妇倒是觉得有些失望,反正又不是她闺女,嫁过去受罪也不心疼,要是能用大房的闺女多换些银子那多好啊。哪怕银子到不了她手里,能多吃顿肉也是好的。

方瑜知道老太太拒绝提亲的事情后很是高兴,这说明老太太还是把他说的话听进去了。他现在读书学习的劲头更足了,看着满院子的姐姐妹妹,他就斗志满满。

既然不能改变穿越的事实,那他就努力让身边的人都过得好一些吧。

其实,方瑜原本是想学着小说中女主做香皂发家的办法来赚钱的。只可惜他当年看这种爽文都是囫囵吞枣的,高中文理分科后再也没学过什么物理化学的,到现在他就只能回想出猪油和草木灰两种原料,具体制作方法完全不晓得。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农家猪油那可是好东西呢,只有做大菜时才舍得放,哪里有多余的猪油来供他实验霍霍的。更何况他还这么小,平时根本就摸不到厨房的边,就算是他真会做香皂,那他也说不清楚他为什么会做这些,反倒容易让人当成妖怪抓起来。

而且做出来也卖不出去啊,就现在这个消费水平,也就只有高门大户才能消费得起,哪怕是镇子上也没有几个人家买得起的。

唉,穿个越什么的也太难了吧!

还是读书去考科举吧。方瑜转头去找老太太要了家里面仅存着的三本书,打算提前预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