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2 / 2)

加入书签

二妮打起精神,笑着说:“你啊,还是多想着读书的大事吧,我这就不用你操心了。再说了,我过得已经很好了,不用在婆家当丫鬟伺候一大家子,也不用受公婆的气,比旁人已经强上好几倍了。我要是这样还不知足,就是不知道感恩的人了。”

方瑜也给二妮一罐子铜钱和几两碎银子,嘱咐道:“二姐,这边家里就全靠你了,你也别累着,家里的粗活也别干了,可以拿几文钱去雇村里的妇女给你干,你没事就多读读书练练字。”

“只是我不放心我娘,二姐替我多陪陪她,再好好劝她,让在家里她过得舒心些。还有咱们大姐,她嫁得才是最不好的那个,她那婆婆又是那样,我怕大姐受欺负。要是可以的话,你就帮大姐抖抖威风,镇住周家人,还有你的婆家,周家人和程家人都是软的欺负硬的怕,咱们家现在厉害了,也该拿乔压压他们。”

二妮乐了,她脸上有几分骄傲的神色,自信地说:“这你就放心吧,奶早就敲打过这些人了,那几家现下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恨不得把咱们家供起来呢。”

“二婶婶这边我会多陪着的,其实二婶婶这人挺好相处的,你放心,我一定把二婶婶当做亲娘一样孝敬。”

方瑜自然是对二妮放心的了,“别舍不得花钱,想吃什么就买,该请人做活时就请人,纸不够了就去镇子上买,现在咱家有这条件了。”

接下来几天,方老太太和老大媳妇张罗着搬家的大小事宜,方瑜他娘和老三媳妇主要就是管做饭做菜的事,洗衣服喂猪放牛等粗活就雇族里几户贫苦的妇女来做,以彰显秀才家的身份和地位。

然后就是翻黄历,挑了个九月十九的黄道吉日,那天早上启程搬去县城,正好第二天是他们家方瑜的生辰,可以在县城庆贺。

订好日子,方瑜他爹就去县城给刘家送信,然后又去车马行订了三辆大马车,到时候让马车过来接人,这样才显得气派呢。

临搬走前一晚,方老太太还把二儿子和大孙子叫到了里屋,和他们说了不少话。

“仟吉啊,你别觉得娘偏心眼,留下你们一家人多在村里待几个月。”方老太太叹了口气,细声细气地讲着她的道理。

“娘,看您说的,儿子是那样的人嘛。”方仟吉自然不会这样想,在他心里他娘就是最精明的,做什么都有成算,他只要听他娘的就不可能吃亏。

方老太太自然是不会坑自己儿子,不过她还是有些小心思在的。“我让你们两口子留在村里最后走是为了安你大哥和三弟的心。他们苦啊,都这把岁数了连个儿子都没有,你都不知道外面那些人是怎么说他们的,什么绝户汉了,窝囊废了,这些都不能在家里提。”

“我知道,我大哥和三弟心里苦,可是从来不说,还把福娃当做亲儿子一样疼,努力干活赚出来的钱都给福娃读书用,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方仟吉很少说这么多的话,但他心里有数。“娘,您放心,福娃不光是我儿子,也是我大哥和三弟的儿子,以后福娃肯定会像孝顺我这个爹一样孝顺他大伯和三叔的。是不是啊,福娃!”

“是,我会好好照顾大伯和三叔一家的。”方瑜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能读书科举是靠了方家所有人的供养,还有就是刘家人的照顾,这些恩情他都记着,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

方瑜又安慰道:“三婶现在又有了身孕,兴许来年就能给我添个弟弟了。”

老太太心态平和地说:“生男生女谁又说得准呢,反正咱家已经有了你这样优秀的大孙子了,抵得过别人家七八个小子。只要你能长命百岁,奶就知足了,也不求别的了。”

“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仟吉你多委屈几个月,然后再回去和你家那口子好好说说,别让她继续委屈了。”老太太还是没忘给方瑜他娘下眼药。

方瑜无语,但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从古至今,家暴问题和婆媳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还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方案。哪怕是到了现代的法制社会,这种事情依旧屡见不鲜,就算是社会力量介入,通常也是治标不治本。

到了方家这里,方老太太就是家里最大的长辈,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大环境里,哪怕方瑜这个孙子考中了状元,回到家里也要孝顺这个奶奶,要是方老太太真耍横犯浑,他也没招。除非他不打算要这个功名了,否则他就不能不顾家中长辈的意愿。

谈话结束后,方瑜找了个借口跟着他爹出来,在院子里小声对他爹说:“我之前还让大师给您和我娘算命了呢,说我娘是旺夫旺子的命,所以您要对我娘好点。”

“那还真不错,大师是怎么说我的命数的。”方仟吉明显更关心他自己命运。“我寿数长不长,以后能有几个孙子。”

方瑜看他爹没听进去他的话,只能再强调道:“您寿数高着呢,您能活到八十八,以后咱家还子孙满堂,越来越富贵,你就是当老太爷的命呢。不过——”

“不过什么!”方仟吉紧张道。

“咳,您要是想再延长寿数就要靠我娘了,我娘旺您的八字啊。”方瑜神神叨叨地说:“大师说了,我娘的眼泪多就会对您不好,您是火命嘛,我娘是木命,木生火,你们两个最配了。要是我娘日子过得好,多笑不哭,那就是干木头,好生火。我娘要是一哭,那就是水打湿了木头,还能给您生火了嘛。”

方瑜并不太懂古代算命的那一套,这点木生火的说法已经调用了他所有的知识储备了。

方仟吉比他娘好糊弄,琢磨一番觉得儿子说得还挺有道理的。“成,这还不好办,只要和你娘说两句软和话,她就能乐好几天了。”

“您可要记住了啊,不能忘了,我娘不高兴哭了可对您的寿数不好呢。”方瑜清清嗓,嘱咐道:“这事您也别和别人说,天机不可泄露,那大师都说了,这事就只能我和您知道,再多人知道了就不好了。”

唉,在古代保护一个已婚妇女不受家暴可太困难了。

方瑜其实想过要不要把这套话讲给老太太听,这样效果肯定会更好。可是他想了又想,觉得不可能。

他不能把周围人都当成大傻子哄,那样他就会变成大傻子了。

方家人没有真傻的,方老太太更是最精明的那个。

方老太太能信方瑜那个玄学故事的前提是老太太乐意去相信这样的故事。

她希望自家孙子是贵人转世,有神仙相助。

方瑜要是把故事的主角换成他娘,你看方老太太会不会信,她一定会认为是方瑜和二儿媳妇更亲想来忽悠她的。

相反,这套话讲给方瑜他爹听就有很大几率会起作用。

九月十九这天清晨,方家人都起来穿好了用绸缎新做的衣裳。一家人整整齐齐地站在门口等着马车,顺道听村民们恭维的话语。

周家、程家、王家和老大媳妇的娘家都赶了过来,站在最前面听候方老太太差遣。

方老太太也不客气,指挥这几家的小辈给家里打水劈柴、喂鸡喂猪。

然后又和这几家的当家人看似客气地说话,实则架子端得高高的,明示他们要出人过来干方家地里的农活。

这几家人姿态放得很低,都争着表现,抢着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他们家和方家的亲戚关系有多么的好。

等了一刻钟,三辆顶气派的大马车就到了方家门口,村民们都在两旁围观,觉得方家人瞬间又厉害了不少。

三个马车夫都是会来事的人,他们知道雇主的身份,到地方下来就行礼问好:“给秀才少爷请安,给各位老爷夫人小姐请安,小的们是袁家车马行的车夫,听我们掌柜的吩咐,特来接老爷夫人少爷小姐们回府。”

这一通儿请安下来,方老太太觉得特别有面儿,周围的村民也是很吃这一套,无形之间,方家的档次在他们心里就更高了。

作者有话说:

小可爱们讨论剧情和人物的认真模样很可爱,我要是回评论的话有可能会提前剧透,所以我就不回了,用来保持我的神秘感。(神秘冷艳脸,嘿嘿)

话说,我今天又烦边牧了,因为她六点半挠我门,导致我没睡到懒觉,生气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