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5节(1 / 2)

加入书签

刘勤书勉励道:“进了考场你也就吃不下什么了。省城比咱们这边还热些,那边的考棚更拥挤局促,坐在号房里都吹不到风,提供的水也有股子怪味,晚上还睡不好,我那时几乎都是苦熬过来的。”

刘勤书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吃得少,能拉得自然就少,到时候挺挺就过去了,憋个三天两夜也不是梦。

“还有臭虫、老鼠、蚂蚁、蝙蝠和蛇,号房里什么都有可能出现,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刘勤书继续补刀。

方瑜心怀侥幸地问:“不至于吧,之前考试倒是看见过老鼠和蚂蚁,蛇和蝙蝠就太吓人了吧。”

刘勤书摇摇头:“上次考试,我隔壁的隔壁就在半夜被蛇咬了一口,所幸不是毒蛇,没有死。”

乡试就是这样,一旦进了号房,三天两夜就出不来了,哪怕着火病死也没人管。

这哪是考试,简直就是考命。

方瑜在复习之余,每天就开始想怎么才能在乡试考场上过得安全些。

首先就是驱虫和驱蛇的药粉,必须要带上,进号房第一件事就是撒药粉保证安全。

还有就是保证热量的摄入,同时还不能消化出太多的排泄物。方瑜想到了糖块,到时候带进去,没事含一块,就算是到时候真吃不下饭也没事,反正就那几天,忍忍也就过去了。

三月初,家里来信,说方瑾再次通过县试,这次被刘秀才和他爷爷压着考完了五场考试,最后考了第三。

方瑜很为小瑾同学高兴,并衷心希望这臭小子府考顺利,直接考上童生,不要再返工了。

这时候,方瑜和刘勤书的行李已经打点好了,再过五天就要跟着孙家商队一起往省城去了。

方宜佳这几天忙得不行,什么都想往丈夫和弟弟的行李塞,整个人都非常紧张。

她还特意请来了郎中,给丈夫和弟弟诊脉,看看临出发前两人的身体状态。

郎中诊脉过后说两位少爷中气足,身子很健壮,并不需要吃补药。

刘勤书见郎中来了,就让他顺道也给妻子诊脉。没想到,这一诊还诊出了喜脉,让刘勤书十分高兴。

再次有孕,方宜佳当然也很欣喜,只是想到县城的大女儿,她这一有孕就马上不能回去了,心里觉得愧疚。

可这也没办法,孩子太小,经不起路上的折腾,她一个孕妇也受不了五天的颠簸,就只能这样两地分居。

刘勤书高兴过后也想到了这点,又温声安慰了她几句,方宜佳也就只能把思念放到心里,面上做出懂事理解的模样来。

三月初六,方瑜和刘勤书启程去往省城,半个多月后,方才见到青砖城墙,只见上面刻着宣义城三个大字。

方瑜掀开车帘看宣义城里的热闹人流,又特意开了街边摆出来的小吃摊,赶路时消失的胃口突然就恢复了,特别有兴致地让跟车的小厮过去买两份,在车里捧着就吃。

刘勤书熟门熟路,指点着车夫往郑源师兄家去。

方瑜之前没见过这位厉害的举人师兄,第一次见面就要上门叨扰,他真是有点不好意思。

“姐夫,我去郑源师兄家住好吗?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多打扰人家啊。”

刘勤书笑了,对小舅子说:“郑源师兄早就听我父亲提起过你了,上次我回家时他还说呢,要我今年早早就带你来他家住,他对你这个聪明的小师弟可是很好奇呢。再说了,咱们几家的关系这么近,还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说道呢。”

方瑜一想也是,古代的人际关系往往更加密切。

等到了地方,方瑜下车抬头就看见一个气派的牌匾,上面的书法颇有气势,写着郑府两字,应该就是郑源师兄的亲笔。

郑家的管家赶紧出来迎接贵客,方瑜跟着管家走,直接进了内院,郑源的夫人亲自来接待他们。

“给嫂夫人请安。”方瑜跟着刘勤书一起见礼。

“都不是外人,这么外道做什么。”郑夫人穿戴讲究,言辞热情,招呼两位客人坐下休息。

“这就是师父常在信里提的方瑜小师弟了吧,果然是一表人才,文气十足。”

寒暄一番,郑家的孩子也都过来相见,一看就是通家之好的架势。

相见过后,郑夫人就请两位师弟去收拾好的客院休整,又催厨房赶紧做饭菜和热水送过去。

方瑜到了居所立马洗手洗脸,再把外衣脱了大口吃面,吃完就泡了一个极舒服的热水澡,然后倒头便睡。

作者有话说:

心口怎么有点难受呢,是不是因为我最近胖了太多的缘故啊……伤心π_π

话说,今天午后按照国际惯例开始撸小白博美,撸得十分嗨皮,手感十分细腻q弹,但我总是在闻到一股若隐若现的臭味……

我还特意确认了一下,小博美没有拉在我身上。但为什么有臭味呢?

我又凑近闻了闻,小博美的嘴巴和爪子,发现此臭非彼臭,后来无意中掀开小博美的长毛大yi巴,我才发现,她圆润的腚上粘着一块黑色干巴的不明物体……就是粑粑干……

怪不得辣么臭!

我赶紧把怀里的小狗子放回笼子里……

那一刻,我不认识她!

第88章 艰苦考试

方瑜起来时已经快到吃晚饭的点了, 刘勤书换上一身见客的衣裳,催方瑜也快些准备好。

今晚的家宴是郑家为他们接风洗尘的,方瑜也在正院饭桌上第一次见到了乐平县极有名气的郑举人。

郑源待两位亲师弟那自然相当亲热温和的, 红光满面的谈天说地, 席面上的笑声就没有断过。只是举手投足间会不经意地显示出朝廷官员的通身气派, 与方瑜之前见过的同进士出身的知县冯大人又很有不同了。

不过两者之间还是有一样神似的地方,那就是将军肚挺得老高,一看就是个成日享福的老爷。

而且郑家的孩子很多,听说大半都是后院姨娘丫鬟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