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2 / 2)

加入书签

作者有话说:

大家中午好,我饿了,要去吃甜甜的烤地瓜了。

第106章 新生

“嗯, 他总有些小动作,还想把家里的儿孙弄进府衙当小吏,对咱家也不够恭敬。”冯达说:“我先接着县丞的缺儿, 要是以后能继续当乐平县的知县就好了。”

冯婉笑道:“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方瑜听这对官宦家兄妹俩说得热闹, 也跟着想了许多。

冯家是寒门, 全族上下最大的官也才是知县,可这样的小官人家给后辈提供的资源也远远高于大多数人家了。

他岳父和二舅兄想得明白,就算是金榜题名,要不是本人极其优秀,像他们家这样京城没背景的也多半也是从地方知县做起。

可进士或同进士也不是那么好考的, 冯达若是一心读书,也许再过个六年或十五年能考上, 但那时入仕就很晚了, 还不如利用家里在同宁府的势力,给他活动出来一个基层小官,安安稳稳地待上五六年左右, 刷个好看的资历,就可以再活动一下 看能不能找个知县当当, 这样也是殊途同归了。

这就是许多官宦人家为子孙找到的相对简单的功名路, 只要能过乡试考中举人就行。

当然了,这难易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中举人就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梦了。

从这事上, 方瑜也开始考虑起自己家族的未来发展。从他这辈起, 只有方瑾考上了秀才, 大爷爷家其他的几位堂兄读书不成器, 竟然连个童生都没有。

再看他姐妹家里, 除了大姐夫是个纯庄稼汉,其余都是读书识字的,二姐夫程瑞是童生,关秋茗、刘勤书是秀才,云天成和六姐夫也是个童生。受方瑜的影响,他的外甥外甥女们也都开蒙识字,只是成才的并不多,其中最出色的还是程彦之,刘秀才日日带着他,和刘勤书的长子一起吃小灶。

中举的人毕竟是少数,家里人能考上秀才就不错了。方瑜受冯家的启发,觉得能考上秀才的家人去县衙当个小吏就很不错了,这样也稳定,能守着家,社会地位也挺高,几代人下来就能成为当地望族。

方瑜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记在了心里。

没过几日,方瑜在岳父家书房里翻看邸报时,就听小厮议论路县丞坏了事。

路家落败得十分迅速,在县里上层人家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灰溜溜的退出县衙的统治阶层。

新上任的县丞大家就很熟悉了,是冯家二爷。

县衙的属官和小吏们一下子就全都紧张了起来,开始急着在知县大人面前表忠心。

尤其是县尉田家,大抵是被冯知县的雷霆手段给吓着了,又觉得他家能躲过这一劫多半是因为娶了方家的姑奶奶。

所以对方家就更恭敬了,并不敢因为方家出身乡野就隐隐有轻慢之心,对方宜鑫就更好了,方宜鑫在田家成了上宾,就连他公婆也不敢挑她错处。

方瑜的小家受此次事件的影响更大,上门送礼的马车络绎不绝。

冯婉挺着肚子看账本,看得十分乐呵。方瑜刮刮她鼻子,逗趣道:“从前怎么没发现你这般财迷呢。”

“哎,以前想得少,现在有了孩子就要多替孩子考虑了。”冯婉温柔地抚摸着肚子里的小生命,拍着账本说:“养孩子多费钱呢,读书婚嫁,哪样都是钱,我现在就多多替咱们孩儿攒钱,以后也好让他们过得富贵些。”

方瑜也爱银钱,只是觉得这些人也过于小心了。“给岳父和二舅哥送礼也就罢了,至于还多给咱俩送礼。”

“礼多人不怪嘛。”冯婉又说:“他们要是让我看不顺眼了,我和我爹一说,他们就等着倒霉吧。”

冯婉的温柔贤惠都给了丈夫,对其他人可厉害着呢。

方瑜搂住冯婉肚子,亲昵地说:“为夫就喜欢你这副霸气的小模样呢。”

五月底,冯婉生产。

几个县里最好的稳婆早就守在家里了,郎中也很快被请来被着。冯家父兄离得近,几乎眨眼间就赶了过来,陪着方瑜一起在产房外转圈。倒是方家人来得晚些,方老太太被大儿媳妇和二孙女搀扶着,心里一直在求神仙和祖宗保佑,最好能生下个大胖小子,让方家有后。

“嗯——啊!”

听到产房里传来妻子压抑的呼痛声,方瑜实在是揪心,就想进产房陪着妻子,这样也能让冯婉少害怕些。

冯骞刚开始拦了两次,说方瑜进去也没用,还可能添乱,可等过了小半个时辰,他也急得脸色发白,就无心再关女婿了。

方老太太却拦得很坚决,她心里觉得大孙子最主要,那产房里有血光不吉利,她就死拉着方瑜。

方瑜也不能硬甩开老太太,就给旁边的方宜文对了个眼色,又用上厕所的借口来脱身。

实则,他是想起进产房前要先消毒这事,先去隔壁用温水和香皂洗手洗脸,然后又换上干净衣裳,再趁着老太太和方宜文说话的功夫一下子溜进产房,蹲在床头给痛苦的妻子擦汗。

冯婉痛到不行,嘴唇都没了血色,一下子看到丈夫,眼睛里都有了光。

“你怎么进来了?”冯婉虚弱地问。

“我来陪你。”方瑜也是头一次见到生孩子的女人,闻着屋里的血腥味,心里都是担忧和感动。

“我无法替你分担生育的痛苦,不过婉儿,我以后一定会对你更好的,我发誓!”

冯婉把脸贴到方瑜的手心里,哪怕是身上有刀割般的痛苦,她听到丈夫的誓言心中也泛起了甜意。

“夫君对我很好很好,我愿意为你生孩子,生许多的孩子。”

“傻姑娘。”方瑜怜爱地抚摸着冯婉的脸,叹息道:“你这个傻女人。”

孩子那都是拿母亲的命生出来的啊。

方瑜一直陪在冯婉身边,仿佛过了有一个世纪的时间那样长,在冯婉数不清的痛呼声中,他们的长女终于平安降生。

屋外的人听说是母女平安,都笑着在贺喜。

冯骞和冯达喜在平安两字,对于生男生女没多大的想法。方老太太心中有些失望,但还是表现出十分欣喜的模样,毕竟孙媳妇是知县的千金,不是平常可以受她管的受气小媳妇。

等回到方家,方宜文看出奶奶的心事,就特意劝解道:“只要弟弟和弟媳身体康健,还愁没有孩子嘛,只怕到时候你膝下曾孙曾孙女一大堆,吵得您头疼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