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节(2 / 2)

加入书签

方佳丽穿着孝服,亲自出来迎接两位亲姐姐,又让帮佣的婆子去端茶和点心,虽然碍于孝期不能欢笑,可眼里却很有神采。

姐妹三人打发走佣人,轻松地歪在塌上,边吃边聊,十分惬意。

方佳丽伸了个懒腰,轻声和姐姐们说:“这下总算是清净了许多,也没人闹了,二房也搬出去了,家里都宽敞不少,只可惜我家那位苦学一年,现在也考不了了。”

大妮安慰地说:“好饭不怕晚,妹夫是有学问的,等守完孝再考就好了。”

方佳丽说:“本来弟弟都给我们家那位找好差事了,等今年考完院试就去县衙当书吏,结果现在要替婆婆守孝了,就不好这时去当差了。”

方宜文也觉得可惜,“能去县衙当书吏,这是多少人家挤破头拿着银子都进不去的,要不是借着弟弟和弟妹的光,这美差还能主动送上门了。就是咱们家方瑾不珍惜,非要去府城当教书先生,现在也就是三妹夫抓住了这个机会,当上了户房书吏。”

大妮也是头一次听到这消息,十分惊喜,连忙追问道:“关妹夫进了县衙当官了?这可真是件大好事啊!还有这户房是管什么的官啊?”

方宜文给大姐解释道:“不是官,是小吏,就是给官老爷们帮忙的,关妹夫进的户房专门管县里财政税收,就是管全县所有钱的。”

“管钱的还不是官了。”大妮喜滋滋地说:“管他是大官还是小吏,不都是管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的,咱们见到了都要客气喊声老爷。哎,咱们家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你们说,我家大小子再过几年能不能托他舅舅给弄进县衙当个小吏啊?”

方宜文怕大姐真起了这心思,就委婉地说:“这就得问咱们弟弟了,不过大姐,你家大小子也不爱学习啊,要是坐不住板凳写字还怎么当书吏啊。”

大妮说:“我也愁这事呢,家里几个小子都随他爹不爱读书的性子了,只有小闺女识字最快,可她一个女儿家学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啊。”

方宜文不爱听这话,就替小外甥女说话:“花儿多好啊,一看就是个聪明孝顺的孩子,她能读书就让她读嘛,以后和我一样抄书也能赚钱养家啊。”

大妮知道二妹的心气高,也不愿意和她争论这事,就转移了话题:“我家大小子读书写字不成但身子壮啊,我看当个捕快也不错,多威风啊。”

方宜文心里翻了个白眼,拿出最大的耐心和大姐说:“捕快可是贱业,看着是威风,但后代子孙都不能科举考试的。小吏和衙役可不同,别看都是在衙门里当差的,这身份可是天差地别呢。”

冯婉出了月子,整个人丰腴不少,脸蛋也红扑扑的,一看就是养得很好。

方成安小朋友也是肥嘟嘟的,小胳膊跟藕节似的,看着就像个可爱的白面小馒头。

方瑜这下有了当父亲的感觉,每天都要抱着小闺女说些有的没的,就算是身上被拉了尿了他也不嫌弃。

冯达这个县丞二舅也是成天往妹妹家跑,他没有女儿,家里只有三个儿子,所以很是稀罕妹妹的小闺女。

一日,他带着小儿子来看宝贝外甥女,在亲亲抱抱举高高后,他就顺嘴提议道:“要不然以后就让安儿嫁给我家老三吧,这样她不用嫁到别人家受委屈。”

方瑜一听这话,头很大,连忙笑着说:“我可舍不得女儿出嫁,以后定是要招婿的,二舅兄就不要打我家宝贝的主意了。”

“哎,真是不好骗啊。”冯达装作可惜的模样,玩笑道:“那我就把小老三送给你们家了。”

他家小老三今年才三岁,还很可爱好骗,听他不靠谱的老爹这么一说,就嚎了起来:“啊,爹不要我了,我要找我娘告状去!”

小老三这么一哭,把安成小朋友也带哭了,三个大人笑着哄孩子,也是十分看坑娃了。

方瑜看把这事糊弄过去了,才松了口气,晚上又郑重其事地和孩子他娘说了安儿未来的婚事。

“女孩子也不一定要嫁出去,也不能早定亲,反正就是要慎重再慎重。”方瑜怕冯婉受传统思想影响,就三令五申,不过也没说太惊世骇俗的话,怕接受传统女子教育的冯婉一时半刻接受不了。

冯婉想起她之前定亲的事了,也是后怕,就很同意丈夫说不早定亲的事。

从这起,方瑜每日抱着女儿都直发愁,就这个破环境该怎么让安成活得快活自在呢?

至于近亲结婚的担忧反倒不是那么大,因为他是父亲,对女儿的婚事有最终决定权,只要他不点头,谁也不能让他闺女嫁人。

方瑜左一个想法右一个想法,可哪个都不是很容易行得通,毕竟大环境如此,一个女人总会被当成男人的附属品。

又过了几日,冯婉特意在小家里张罗了宴席,专门请婆家亲属过来小聚。

方家姐妹都带了些用心的小礼物,又围在小侄女的身边夸了一大堆好话。

等到八月末,府城那边的刘勤书来信,说程瑞出考场就病倒了,请来名医也是无济于事,没几日便一命呜呼了。

方宜文接到信,虽然也有些可怜程瑞,毕竟是个大活人,突然没了也是可惜,但她心里头更多的是轻松。

作者有话说:

叮咚,程瑞下线!

第108章 临终安排

这样不太好, 方宜文平复好心情,替程瑞上了一炷香,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然后又拿出丧服, 穿戴好, 再去把儿子从私塾接回来, 再和老太太商量一下这人的后事。

“就在府城找块地埋了吧,你家里也不富裕,何必要把人带回桃花村安葬呢,彦儿他爹在世时也不爱在他家里住呢。”

方老太太接着说:“好歹是你儿子的爹,为了名声你也要带彦儿去府城奔丧。程家那边我让你爹回去一趟, 和他们说一声,顺便正好也分家, 把彦儿应得的田地都拿回来, 以后雇人耕种,你们也能多一份收入。”

“就按奶奶说的办。”方宜文平和地说:“正好也没去过府城呢,可以带彦儿去开开眼界, 只是又要麻烦四妹和四妹夫了。彦儿他爹之前就住在人家里,又在那得病去的, 真是给四妹夫添了许多麻烦, 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报答他们的恩情了。”

方瑜听说方宜文要带着孩子去府城奔丧,就带上银子、话梅、薄荷糖和薄荷香水回方宅去看他们。

“你多等两天, 和孙家商队一起走,这样家里人也能放心些。”方瑜把小包袱交给方宜文, 多嘱咐了几句:“不要怕花钱, 这里面有十两银子, 出门在外舒服健康最重要了。到了府城喜欢什么就买, 那边又没有人认识你们, 也不必装出守孝的模样,好好领着彦儿玩玩,到时候再让勤书哥指导彦儿的功课,你们多待几个月,等冬天时再和四姐家一起回来。”

方宜文很感激弟弟这般照顾,红着眼圈说:“多亏有了你,姐姐一直都要靠你照顾,真是惭愧。”

方瑜笑了,对她说:“像你这样好的姐妹,我怎么帮都乐意。”

等到方宜文带着儿子走后,程家那边也得到了儿子去世的消息,他们家人才哭了两声,一听到方老大说要他们给二房的孤儿寡母分家就都忘记哭了。

程瑞他爷头两年已经故去,程瑞他爹接替了桃花村里正和程家族长的位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