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节(1 / 2)

加入书签

程瑞他爹是个极其小心眼的人,同时还很小气,对二儿子没多少感情,对没见过几次面的孙子也谈不上喜欢,他现在满脑子都在想着家里的地和钱。

要按他的意思,直接把程彦之领回来养着就好,还分什么家,这不都便宜姓方的那个寡妇了嘛。

可他这人又怂,知道方家现在和县太爷都是亲戚了,他也不敢真反抗,就打算先拖着,也许拖着拖着方家那边就忘了呢。

毕竟都是县太爷家的亲戚了,方家还能差那几亩地了,不能够啊。

方老大可不是怂货,就连方瑜看不上的老爹方仟吉在村里也都挺厉害。这哥俩等了几天,见程家一副滚刀肉的模样,就心里有数了,直接带着他们村的里正和方家族长去找他们,又撂下狠话,把程家吓服了。

方老大愤愤不平地骂道:“你们程家真他娘的不要脸!说是娶媳妇,结果你家儿子也不下地干活养家,还赖在我们方家要吃要喝要住要学,平时都要靠我闺女织布养着你家儿子和孙子。哼,你们家是属算盘的啊,噼里啪啦心里倒是精!呸,你们家要是敢吞我外孙应分到的家产,我们就去衙门说道说道,看知县老爷判谁对。”

程家人低头腹诽,谁敢和你们家在衙门打官司啊,真是欺负人。

就这样,在凌河村和桃花村的共同见证下,方程两家写下分家契约,程彦之总共分得五亩良田和六两银子,田地由程家继续耕种,作为租地的报酬每年要给程彦之一百五十斤细粮,每年秋收后交付,不得延误。

到了九月中旬,方安成小朋友的百日宴成为县城上流人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一日的热闹喧嚣后,方瑜和冯婉在一起打着算盘,把各家送的礼物看了个遍,觉得这生个孩子可真是赚钱啊。

不过现在方瑜也算是开过眼界的人了,这点小钱还不会看在眼里。他现在帮着岳父打理私人账务,那一笔一笔的进出实在是惊人。

远的不说,就是给直接上司知府大人的孝敬每年都要千两。首先就是知府和其夫人的生日,每次都要送礼吧,这礼还不能轻喽,每次都是二三百两的花销,如果上司还把父母接来了,那这笔钱还要翻倍。

除了这些还有年节时的定礼,还要和同知、通判这些府城的官员有走动,和周边其他县的知县也少不了来往。

什么请客吃饭、该有的排场讲究更是少不了,府衙里那么多书吏和衙役的工钱,还有知县自己请的幕僚,都是要靠知县筹钱运转,光指着所谓的俸禄那是远远不够的。

冯达不爱看这些账本,冯知县就压着他和方瑜一块看。用冯知县的话来说,当官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要心里有账,还会算账,要不然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

到了秋收时,县里各处收来的税都送了过来,方瑜更是忙得不行,连着几天都是黑天才回家。

之后又是年关将至,到了冯知县要打点各处的重要时候。今年他替儿子活动来一个县丞的位置,那就更要多给上官和相关各方送份大礼了,要不然显得他多不懂事啊。

等方瑜帮着岳父捋清了条目,这才捞着几天清闲。他抱起女儿撸着,感叹这官真不好做。

冯婉见他辛苦,特意亲自下厨为他熬了一锅滋补汤。方瑜喝完汤,拉着妻子的手,正要款款说些情话时,丫鬟却带来个不好的消息,说大奶奶病重,恐怕是要不行了。

方瑜大吃一惊,他只知道大爷爷一直卧病在床,什么时候大奶奶也生了病。

冯婉也纳闷着,梁珍珍昨天来时还说大奶奶只是头有些晕,并没有大碍。

两人穿了身淡色衣裳,匆忙赶过去,刚下马车就听到了里面的哭声。

方老太太从屋里走出来,正巧看到方瑜,就伤心地对他招手。方瑜见老太太步履蹒跚,面色哀切,赶紧迎上去扶住。

“前两天你大奶奶还和我出去逛街呢,给瑾哥媳妇肚子里的孩子买绸布做小被子。”老太太拿着帕子擦眼泪,哽咽道:“谁能成想她今天一下子晕倒就不行了。”

方瑾痛哭的声音传到院子里,引得众人一阵心酸。

就在这个冬天,方瑾最亲的奶奶和爷爷相继离世,方瑾披麻戴孝,心如刀割。

方瑜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在方瑾身边。

大爷爷这房的人大部分都在镇上生活,大爷爷也留下了遗言,说要葬回故乡,方瑾便扶灵回凌河村。

方瑜一道跟去,让妻子留在家里照顾女儿。

大爷爷和大奶奶的葬礼很隆重,来往的宾客也很多。方瑜站在院子里,仿佛还能看到大爷爷在书房教导他们的模样。

方瑾跪在灵前,神色木然,身后是正在商量划分家产的大伯和爹。

等到全都讲清楚了,方瑾他爹跪在他身边,对儿子说:“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回县城的家里去,咱们一家四口好好过日子。”

方瑾都没有转头,看着爷爷奶奶的排位,泪眼朦胧,但他忍住了,以后他就是大人了,他要坚强,不能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软弱的一面。

“我爷爷留下遗言,让你和大伯留在村子里为他和奶奶守孝三整年,每日都要在书房里抄写《孝经》,不得有丝毫懈怠。”

方瑾他爹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来一个字。

方老秀才临过世时,深忧两个不争气的儿子给家里惹祸,尤其是小儿子和小孙子这对父子,若没有他压着,恐怕是要闹翻。

所以他深谋远虑,留下一份厚厚的遗书,又将弟妹叫来,让方老太太以后用长辈的名义管束他这房的后辈子孙。

方老太太大半辈子都是靠着大伯子的照顾过活,现在有了报答机会,自然应承下来。

方老秀才在遗书也写到了,让两个儿子侍奉婶母如亲母,凡有大事必禀报婶母,听其调配。

等到葬礼结束,方老太太这个婶母铁面无私,将两个侄子拘在村子里守孝,并将方老秀才的遗言告知全村,两个儿子三年内不得出村,孙子们各自求学不得耽误。

方瑾不想离开爷爷奶奶,他也没有力气在干什么了,索性他就不动了吧。

梁珍珍发现丈夫这般想,吓得够呛,她还想回府城呢。再者说了,她吃这般苦嫁个秀才不就是为了堵丈夫有好前程的,现在人废了,这可如何是好

她偷偷跑去找隔壁的老太太和方瑜,哭着将方瑾的情况说了一遍。

老太太劝她别急,方瑜直接跑去把方瑾拉出来。

“大爷爷考了两次乡试,最后才不得不放弃报考。”方瑜把方瑾领到原来学习的书房里,拿着大爷爷从前打他们用过的竹戒尺,动情地说:“这是他平生大憾,也是他对你的期待。方瑾,你要好好学习,三年、五年、十年,你一定要考上举人,完成大爷爷的夙愿。”

作者有话说:

今天卡文了,又多抠了一会儿脚后跟,所以是晚上更新的。

嘻嘻嘻,这是一章有味道的更新……

还有,我家小博美天天啃我鞋带,都要拽坏了,我要揍她屁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