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1 / 2)

加入书签

方瑜激动了,手脚都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靠在跟着的小厮身上,顺着往后看。

第五名,方瑜,宣北同宁府乐平县人士。

是他!没错!他从没听说乐平县还有哪个举人叫方瑜的,除了他!

“恭喜方解元!”

其余几个人刚看完第一张榜单,没有他们自己,在第二张榜单张贴的过程中,他们头也不回地大声恭喜着。

看榜的人群好生热闹,其中偶尔夹杂着诸如,“我中啦!我儿子中啦!我爹中啦!我家老爷中啦!”的高昂喊叫声。

方瑜被两个男仆掺扶着,呆呆站在原地边乐边看金榜上他的姓名,直到冯晋高兴地扑到他身上。

“老弟啊,我也中啦!哈哈哈哈,我也中啦!”

冯晋抱起方瑜,原地转了三圈,把方瑜都给转晕了。

然后他又大笑着手舞足蹈地跑了半里地。

不怪冯晋这般“奔放”,他实在是没想到能考上这事,毕竟之前失败了那么多次,他都不敢再想成功这件事了。

而且他像这样“喜极而奔”的人还有三四个,并不算太出格,大家也都能理解。

毕竟好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还不许人家平时稳重的大老爷失态一回了。

这都是雅士风范,以后说起来也算是美谈一桩,只要您不是嗨到要脱光衣裳裸~奔,大家都很宽容。

方瑜现在是不喝酒自醉,晕乎乎地被众人抬上马车,靠在车窗旁向外面看去,入目皆是美好有趣的风景。

路边的小摊小贩,挑扁担的贩夫走卒,举着风车被父亲扛在肩膀上的小男童,还有头发花白满脸泪跑到石桥上跳河的老举人考生。

所幸那河并不深,跟着的家里下人把这位给捞了回来。

旁边还有小贩们在聊天:“每次都有几个来跳河的,这是今年的第一个,我赌啊今年会有三个。”

今天,京城的冯宅简直要喜上天了!

家里出了两个贡士老爷,这谁能受了!

一时间,冯晋家门庭若市。附近平时不太来往的邻居,只见过一两面的人,熟人和真正的亲友,还有慕名而来的,全都蜂拥而至。

方瑜考了第五名,冯晋则考了二百一十五名。

今年金榜总共写了二百二十三人。

与前朝不同,本朝殿试不会进行淘汰,属于等额录取,只要成了贡士就是铁定的进士了。

会试的第一名叫做会员,与上届相同,还是江南的学子,叫张之青,今年才二十五岁,家中世代为官,又是江南极有盛名的文人世家,考取会员可谓是众望所归。

前十名中,有八人都是官宦富贵人家之后。其中五十多岁有两人,三十岁以下有四人,年纪最小的就是咱们小鱼,今年虚岁二十。

是的,我们小鱼还没过二十整岁的生辰,他是秋天的生日。

方瑜傻乐了几天,才算是静下心来,然后又开始准备起殿试来。

相比于方瑜的刻苦用功,冯晋就显得有些不务正业了。他现在沉浸在无上的喜悦中,每天都要出去和友人相会,顺道听听人家的恭维和贺喜,怎么都听不厌。

冯晋也想过复习这事,可他清楚自己实力,再学进步空间也不大,这次能考上就是吉星高照在他脑瓜顶上冒紫烟了,他并不再有其他的奢求。

至于提高最后名次的事,实在是太难了,考上的贡士无一不是全国最优秀的那批读书人,他冯晋学识还行,但精力实在有限,所以就这样吧。

反正殿试也不淘汰人,他只要规规矩矩的,就能通过,至于最后的名次,反正都是倒数十名里头的了,再低还能低到哪里去。

方瑜的情况就正好和冯晋相反了。

冯晋清楚地了解这些,特意为他神一般厉害的小舅子营造了最幽静的复习环境,每天趁着方瑜吃晚饭休息的片刻替他加油打气,顺道再说说时下京城里最时髦的新闻。

方瑜很感谢大舅哥为他做的这些,每次都很捧场,然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古代没有护眼亮堂的台灯怕什么,方瑜在书房里围着他的书桌高低错落地摆了二十多面铜镜,外加上五十多支蜡烛,离远一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登台作法呢。

殿试是在四月中下旬,方瑜还有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

乐平县,方家人和冯家人都在掐算日子,等到方瑜殿试这天,正好收到方瑜考上贡士的消息,整个县里都沸腾了。

本朝算起,乐平县还没有出过一个进士呢,方瑜算是实现零的突破了。

冯骞读着长子一道送回来的信件,不禁激动得老泪纵横。

“我家大儿子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冯骞对着从小就跟着他的管家呜咽道:“还有小瑜,真是佳儿佳婿啊,我们老冯家真是祖坟都冒了青烟儿啦!”

“父子两进士,翁婿同是金榜题名,这是天大的美谈啊!”这位老管家原是冯骞的邻居,后来成了书童,现在又是冯家的大管家,本人也是识文断字,恭贺的祝语就很别致。

方老太太喜不自胜,大笑的声音传遍方家的二进小院。

有一次,她去看还在坐月子的冯婉时,欢喜过了头,一时不察地对孙媳妇说:“咱家现在什么也不差了,就差你给福娃多生几个大胖小子了,到时候也和他们爹一样读书出息,给咱们老方家争气长脸。”

冯婉并不多心,太婆婆说这话正常,她也笑着应下:“郎中说我身子已经养好了,现在也在进补呢。等夫君殿试后锦衣还乡时,我就能全好了,到时候再多生几个不成问题。”

天刚亮,方瑜就站在贡士的队伍中,庄严肃穆。

今日是殿试,这届的贡士都穿着一样的衣袍,按照排名站好,等候天子的传召。

方瑜的心很热,却不冒汗,脑袋发空,却不急切。

他在这小一个月的备考中已付出全力,所以他此时只有安心和期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