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节(2 / 2)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我们小鱼在古代十多年的学习考试中锤炼出了金子般坚定稳健的心。

一个穿红太监站在台阶上,朗声高宣:“陛下口谕,传新科贡士入内!”

方瑜跟着前面几人,缓步前行,终于踏上高高的汉白玉石阶,一步一步登上古代文人学子的巅峰。

方瑜殿试的座位极其靠前,抬眼就能看见皇帝宝座的底部和盘着金龙的大靴子。

作者有话说:

恭喜小鱼!

大家嗨起来!

格尼格尼,看看看,我这次对小鱼很好吧,哈哈哈哈哈!

还有就是,全勤到手!

我上个月立的旗子做到啦,啊哈哈哈!

请大家为本云和小鱼鼓掌欢呼+喝彩!

第113章 殿试超神发挥

皇帝的脚好大啊!

方瑜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么个无厘头的想法, 差点没把他自己给逗笑喽。

幸好他的神经系统还紧绷着一条弦,让方瑜面部肌肉暂时麻痹。

有的时候个别人的脑子就是这么犯二,明明有很重要的事, 可思绪就是很飘忽。

这可能是大脑在紧张状态下的应激反应?

考卷还没有发, 现在是在聆听圣训(说场面话)的时候, 所以思维开个小差溜个号都很正常。

从表面上看,方瑜是个规规矩矩地好学生,但其实他也有点小叛逆,还特别具有好奇心。对于皇帝和朝中官员并没有古代人的那种天然的敬畏心理,他现在就想抬起头来好好瞧瞧所谓的“真龙天子”。

不过他还是克制住了, 毕竟是在古代,方瑜还是要守些规矩。

等听完了圣训, 贡士们才再次叩谢皇恩, 入座准备答题。

方瑜深呼吸几下,调整一下状态,然后用左手拍拍大腿, 在心里对自己的大脑说:答题就好了,认真写字, 其他的都不用想, 今天这个大殿上最靓的考生就是方瑜。

专注的人类最有魅力。

方瑜还像平常练习时一样,先读两遍题, 然后在草稿纸上再把题干写一遍,加深理解。

等到把题目吃透, 再在草稿纸上写出文章总脉络, 尽量简洁, 纲目式列出观点, 后面用小字标上要用的典故和例证。

然后构思最重要的开头, 定下稿,揣摩好后方才会在正式卷纸上落笔。

方瑜凝神静气,按照平时的练习一步一步往下走,精神高度集中。

写毛笔字本就有静心的作用,外加上十多年的不辍练习,方瑜现在一提笔就有那种不拘外物、舍我其谁的架势。再加上他座位在前列,又是少见的年轻脸,想不引起新帝的注目都难。

和熙帝今年二十有七,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去年好不容易才继承的大统。

论世上最难的工作,其中之一肯定包括了太子一职。

周元义天庭饱满,一脸福相,多年行走在审慎的天家父子关系线上,养成了他内敛中庸又谨慎周全的性格,举手抬足间永远都是仁人君子的儒雅风度。

别看他被养成了中庸的品格,但这位和熙帝本人却最喜欢那种有着鲜明个性的人。

方瑜的气场全开,虽然只是在低头写卷,可也成功地吸引了皇帝的注意。

这是周元义登基后主持的第一次殿试,他很重视,特意提前了解了前二十名的贡士信息。

根据座位分布,再看这位贡士年轻的模样,皇帝心里就有了数,知道这是方瑜。等到他下场巡考的时候,就多往那边转了一下。

周元义在大殿上缓缓踱步,时常停下来看几眼贡士们正在写的考卷。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经验,如果你在考试时有主考官停在你身后看你写的卷子,你大多数时候都会感觉出来,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你的答题思路和速度。

那么,在古代最高级别的殿试中,可以主宰你一生命运的皇帝停在你身后时,你会不会紧张呢?

答案是,绝大部分人都会紧张。

大部分紧张的贡士还算能绷得住,不会出什么大纰漏。只有少数几个心理素质不过关或实在太倒霉的小可怜,会直接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掉链子,比如说写错了字,或手不受控制地小幅颤抖。

冯晋就是那几个小倒霉蛋,当皇帝走到他附近时,手一抖就写错了一个字,最后只能划掉重写。

科举考试,卷面是很重要的,印象分是很多的!

冯晋心里暗叫不妙,可考试还得继续下去。他就只能安慰自己,他失误的话,别人也会失误,大家一起失误也没什么事。

大殿最前面,方瑜渐入佳境,已经进入到了那种玄之又玄的境界,就好比在游戏里的超神时刻。

此刻,天地之间只有书桌、试卷、笔墨和他自己。

当他写完结尾的最后一个字,才回过神,放好笔,知道此时身后就站着最高统治者皇帝。

方瑜福至心灵,回过头去,终于看清了和熙帝的正脸。

他拱手作礼,脸上带着欢快的笑意,眼神清亮,让人观之可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