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节(1 / 2)

加入书签

如此的伉俪情深,殿内的贵人宫女都听入了心,十分羡慕。

等到了时辰,冯婉和美臻依礼告退。

皇后和公主十分喜欢这对姑嫂,便加厚了赏赐。

美臻和冯婉走了挺长时间才出宫坐上马车,两人都累得不行,靠在软垫上闭眼养神。

方府管家把夫人小姐迎进门,直接派小厮跑去翰林院送信。

方瑜接到妹妹和妻子安全到家的准信才算是踏实了。干完手中的活,方瑜在同僚跟前晃了一圈,和张之青说了一声,就早早下班回家了。

方瑜到家时,冯婉和美臻累得在床上补觉,家里只有乐妍带着安成和佑成在游乐室玩耍。

过了小半个时辰,冯婉勉强清醒过来,被丫鬟扶着下床整理发髻,听说丈夫回来了就去游乐室找他。

方瑜正在和女儿的武师傅说话。

方瑜去年秋天才找到这个叫宴三娘的镖师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里遭了难,父兄在走镖时失了货物又一死一残,这个宴三娘不得不出来谋生,为家里还债。

正巧,方瑜一直想给家中女儿找个靠谱的女武术老师。经过宣北会馆的介绍,宴三娘卖身入府,方瑜出钱替她家还债,又每月发银钱让她养家。

宴三娘自此便一心一意追随方家。

她对恩人提了想法,说小姐身娇体贵,练武不过是强身健体,若是真想保护小姐,不若多培养得力的小丫鬟,以后可以充当女侍卫贴身保护。

方瑜大加赞赏,立刻着手,让宴三娘先训练安成和佑成身边的小丫鬟。

然后又给家里写信,让他们去乡下买六岁左右的结实丫头小子,送到京城来。以后从小训练,又是知根知底,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家里用着也放心啊。

七岁的安成在院里练着软短鞭,一招一式气势挺足,小圆脸上神情专注,眼神也挺能唬人。

方瑜欣慰地看着自家厉害女儿,觉得这也算是他给女儿投的一份“人身保险”了。

冯婉进了院门,赶紧让心腹下人关好院门守着,千万别让外人看到。

方瑜见妻子过来,笑着迎上去。宴三娘退到大小姐身边指导鞭法。

冯婉抱起佑成,一字不落地把今日进宫的经过完整复述一遍,紧张地看向丈夫。

方瑜笑着夸冯婉做得好,冯婉这才安了心。

秋风萧瑟,同宁府方瑾家中没有什么生活的气息,屋里屋外的药苦味许久不散。

梁珍珍病得不行,连孩子都管不了,方老太太就把他家的孩子都接了过去,她亲自带着。

身为娘家人,梁家父母也总来看望她,只是见她如此就虑到了后事,便想让梁珍珍的妹妹做继室,继续维持两家姻亲。

梁珍珍心里苦,可她也要为亲生的孩子做打算。等到方瑾回家来看她时,梁珍珍就把这事说了。

方瑾不想应这事,就安慰妻子:“你是病里多思,等你好了咱们还要过一辈子呢,别说这不吉利的丧气话了,赶紧呸几下。”

梁珍珍苦笑,也知道她娘家现在配不上方家的门第了。她丈夫肯定不会再娶梁家姑娘了。

“我只是怕良儿、武儿、建儿和小娟身边没有真心人照顾。他们还这么小!”梁珍珍噙着泪,真心忧虑着,握着丈夫的手恳求道:“要不你纳我九妹做二房吧,好歹是孩子们的亲姨母,她能替我照看孩子,你也能放心续娶啊。”

“唉!”方瑾为病重的妻子叹气:“你又是何苦呢。”

“夫君,求你全了我这个娘为咱们孩儿的一片心吧!”梁珍珍哭着说道。

方瑾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他不忍心看发妻痛哭,抱着她答应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久违的白天更新!

第138章 体贴的方瑜

梁家父母和梁珍珍都商议好了。

若是方瑾重情, 答应了续娶梁家姑娘,那就让嫡出的八娘嫁;若是方瑾精明,嫌弃他们家的门第低, 那就退而求其次, 把婢生女九娘送过去当个二房。

梁珍珍见机行事, 借着丈夫对她的怜悯,赶紧把九娘纳进门。

这梁九娘自小就长在正院,她的生母是梁夫人的陪嫁丫鬟,她外祖家的亲人全都是夫人的陪房。

可以这么说,梁九娘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夫人手上, 她从小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必须要听夫人的话。

如今,梁夫人要她去做小照顾三小姐生的少爷小姐, 她就高高兴兴地去了。

三小姐病得很重, 可还是强撑着妆扮好,靠坐在床上对她笑,还嘱咐夫主以后要好好待她。

九娘心里像一团麻。不是替她自己愁, 她知道该怎么在宅门里生活下去。她只是想起了从前在家时,三小姐快乐尊贵的模样。

半个月后, 梁珍珍终于没有挺过去, 在丈夫孩子和九娘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去。

初雪时,京城方府才终于收到这个悲伤的消息。

冯婉和美臻哭得悲切, 她们谁也没想到,离京前在县城门外的分离成了永别。

“珍珍她才二十五岁, 正值壮年, 怎么就这么去了啊!”冯婉红肿的眼睛看向丈夫, 寻求安慰。

方瑜也回想起梁珍珍的音容笑貌, 心下悲凉。

“女子生产就是道鬼门关, 过于频繁的生育会对女子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