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节(2 / 2)

加入书签

“堂嫂她除了守孝时能静养身体,其余时间不是在怀孩子就是在生孩子坐月子,她身体的血气都被耗尽了。”

方瑜严肃地说:“所以我才不想让你继续再生孩子。婉儿,四个孩子足够了。我对你的感情始终如一,我不让你再生也不是对你有什么看法,你不要瞎想。你以后也不要再生了,我还想和你白头到老呢。”

听完丈夫的这番话,冯婉的脸爆红。她使劲锤着方瑜的胸肌,不好意思地吼道:“两个妹妹都在这呢,你瞎说什么!”

方瑜按住冯婉的粉拳,对两个妹妹道:“你们也都不小了,这些道理也都要知晓。你们要为自己的身体负责,生育这种事要慎之又慎。”

“乐妍,你以后嫁人了,就算婆家人催得再紧,又或者没有儿子你着急时,都不许干三年抱俩的蠢事!为了生孩子把你的命搭上不值得,你好好活着才是这世上最要紧的事情。”方瑜语重心长地说。

十四岁的方乐妍红着脸,认真点头:“哥哥,我记住了!以后就算是嫁人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不会做傻事糟蹋自己的身体。”

方乐妍这几年一直长在方瑜身边,接受的教育比较先进,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

方瑜很欣慰,拍拍乐妍的肩膀,又给了她一个“看好你”的眼神。

方瑜他们为梁珍珍吃了三天的素,又在方瑜沐休那天去城外山上的寺庙布施上香,为梁珍珍祈福。

进入到冬季,和熙帝的龙体开始有点欠安了,连带着精神头也不大好,每日看奏章都费劲。

可现在又到了年关底下,各处上报的事情增多,边关还有蛮族的小股进犯,和熙帝也不能撒手不管。

这时翰林院的皇帝秘书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这天上午,和熙帝照常不想工作。他让丹青多洒些醒脑的薄荷香水,又派人把他喜欢的翰林官方瑜和吕冠连找来。

入冬以来,这也算是常事了,身为天子宠臣的两位也有准备,接到传召立马入宫。

这时太子已经在皇帝身边看奏章了。

方瑜和吕冠连向皇帝和太子请过安,一左一右坐到桌案前,轮流读各地的奏章。

和熙帝闭眼听着,小事就口头说几句,太子接过奏章再把皇帝的批示写下来。如果是朝中大事,那就先讨论一下然后放到一边,下午再宣朝中重臣入宫商议。

就算是这样,和熙帝也有些担不住沉重的朝政,过年前还小病了一场。

方瑜看在眼里,心中就惦记着要不要做点什么。他既然食君之禄,那就要为君分忧啊。

方瑜开始为皇帝写奏章节略。先是用小标题概括每本奏折主题,写在第一页,方便皇帝一目了然,起到目录的作用。

然后在按目录顺序往下写,严格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分纲目列出,遇到数据和对比类型的资料就列表。

如此一顿操作,奏折就由一摞子变成一本子,大大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

和熙帝很高兴。

作者有话说:

卡了卡了

第139章 科举文中的科举文

皇帝一高兴, 那好事还不赶着来啊。

对于方瑜这个臣子,和熙帝一开始只是因为绘画而看入了眼。后来又发现这人风趣幽默,总能弄出些新奇玩意, 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很高, 还能替他赚钱。

现在方瑜在政事上也逐渐崭露头角, 和熙帝也不在单纯把他当成个讨他欢喜的宠臣,开始越来越重用他了。

和熙帝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勤政的一代明君,但他做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冷眼观察方瑜的品性行动,就算是得到他的宠幸也不骄奢,在他跟前也不会瞎进谗言, 在外面也不掺合结党营私的那一套,几年下来始终如一。

哪个皇帝能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

凡人皆偏心, 皇帝也就是个凡人。

和熙帝喜欢方瑜的诗和画, 又喜欢他的品性和为臣之道。那么,接下来的提拔也是应有之义了。

和熙帝病愈后,在朝会上点名表扬方瑜, 又把方瑜写的奏折节略拿给大臣们观看学习。

如此下来,方瑜就有了能臣的名头, 还是皇帝亲自盖章的那种。

虽然大家对方瑜的印象还是以画家弄臣居多, 但这也算是方瑜个人形象转型的好开头了。

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偶像小生要向实力派转型, 那都是要靠成绩一点一点说服大众。

方瑜没有浮躁,转而沉下心研究起各地的奏折, 又在几件政事上献言献策, 让上面的权臣也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和熙帝将方瑜看作了自己人, 特意找借口为他升官。

至此, 方瑜成了他们那科进士中混得最好的人。

一晃眼,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

和熙六年,大年初三,方瑜休假在家。

美臻和冯婉前些日子去别人家赴宴看戏,这戏槽点满满,看得这姑嫂俩回家交流了三天。

这戏讲得就是穷苦书生开挂的俗套故事,从古至今都是男频文的固定模板。

“读书科举哪有这么容易,就算我哥这般的才子都要寒窗苦读,哪有时间还出去游湖赏花,这般游手好闲,多半连秀才都考不上。”

方美臻一脸嫌弃地吐槽道:“都家徒四壁了,还不抄书赚钱,整天四处游荡,还能随便遇上富家小姐,这都是什么故事情节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