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3节(1 / 2)

加入书签

冯婉还会叫上家里的五个女孩子一起过来描花样子, 每每常叹着说:“安成和佑成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 真是没有个大家闺秀的贤淑模样。我一说你们,你们心里还不服气,总觉得自己有理。”

“方华和金桂都会裁剪做衣裳,雅成更是专门跟着南边来的绣娘刻苦钻研过刺绣针法。这才是正经姑娘家该会的东西呢,你们两个再不好好学,以后嫁出去了也会被婆母挑剔的。”

安成一脸不在乎地说:“娘,我爹说了,以后给我招婿,我也不用去看什么婆母的眼色了。您就放心吧!”

佑成微笑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雅成妹妹刺绣好,金桂姐姐会折花,花儿姐姐擅长写话本,我和姐姐特别会爬树,我们姐妹都有美好的未来。”

冯婉听完自家皮猴子的发言,半气半笑,说:“你们两个强词夺理,天天傻乐,真是让我这当娘的不知该怎么教你们了。哎,我算是看出来,你们这两个小混蛋就是诚心敷衍我这个娘,只一心听你们爹的话。也罢,以后我就多疼听话可人的雅成、方华和金桂,再不管你们这两个没良心的小东西了。”

安成做了个鬼脸,嘤嘤嘤地假哭道:“青天大老爷啊,我方安成可真是太冤啦!”

佑成随着亲姐一起作怪:“就是啊,我们俩最喜欢娘了,我们真是太冤枉啦!”

见这对姐妹花的搞怪模样,屋子里的人都禁不住乐了。

之后,冯婉又单独和雅成小姑娘谈心,告诉她不要勉强自己,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喜好来选不同的生活。

雅成这时也想通了,不再盲目地向两个堂姐看齐。

年底时,家乡那边也发过来不少的信件,方瑜先读过一遍,捡着家信拿出来给大伙一起看。

关宝珍也在冬天时成婚了,和一个叫李青山的秀才,打算明年开春时去府城定居。大妮的小儿子也娶了媳妇,大妮最近又新添了一个孙女。

方佳丽和云天成造人项目再成功,明年夏初将会迎来小宝宝。

小六方宜鑫最近在和丈夫吵架,因为她丈夫不肯做小吏,嫌丢人跌份,可这位又实在是考不上举人。

方瑾家的小梁氏怀了孕。小七方佳慧十月末平安诞下小儿子,现在已经出了月子,可她丈夫却病倒了。

一大家子人都在讨论家乡亲人的事,虽然远隔好几百里,可这也挡不住真正亲人之间的关心与感情。

方瑜趁着过年前后的空闲时间,抓紧时间安排家乡那边的事。每到这时,方瑜就十分怀念手机这种便利的现代通讯技术。

他现在的事业重心其实是在宣北,只可惜山高路远、鞭长莫及,方瑜要忍受长达一个月的通信时间。

也幸亏乐妍打算回乡发展,以乐妍的能力,方瑜也不用对宣北的产业这么挂心了。

和熙十一年初春,乐妍带着宴平,方明带着丁萱如,结伴离京赶路。

宜文本打算是想带着女儿一起跟着儿子去赴任的。可方华不想离开京城,方瑜也劝她在京城多待些日子。

作者有话说:

啦啦啦啦,晚安啦!

第169章 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方瑜是这么对宜文说的:“你手头上的新话本才写了一半, 花儿也不想离开京城的剧院,你莫不如在京城多留半年,等秋天时再去, 这样也能多陪陪小闺女。”

宜文心里到底还是最惦记亲儿子, 她说:“方明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人生地不熟的,我跟着去也能帮他管管事。等方明在千永县立稳了脚跟我再回来陪花儿,有你和弟妹照看着孩子,大姐和我都是万分放心的。”

方瑜笑道:“方明这孩子你还不放心,他肯定能打理好千永县。再者说了, 他赴任的路上会先拐会家里,带上几个咱们家培养出来的得力干将。你就先留在京城吧, 这样也方便那对新婚小夫妻亲近啊。”

宜文的心情不免有些微妙, 她下意识地皱了一下眉头,轻笑道:“我又不是那种老婆婆,不会妨碍小夫妻之间的感情, 我就是怕萱如太年轻了不经事,不能替我儿子管好新家, 所以才要跟着一起去的。”

美臻从外面进来, 正巧听到二姐的回答,捂着嘴乐了, 半真半假地打趣道:“听听这话,纯纯就是老婆婆的味儿了, 二姐这一有儿媳妇就开始起范了。”

宜文见弟弟也在笑着点头, 明显就是认同了美臻的话语, 心里就紧张起来, 开始反复思量起自身的变化。

宜文清楚地知道, 她弟弟方瑜并不认同公婆欺压儿媳的这套规矩。她从前做过受害者,也很痛恨婆家,如果现在当了婆婆就开始变成加害者,那她弟弟肯定是要对她失望的。

就像是她大姐,方瑜曾经很严肃地对大妮提出过警告,不让大妮以婆婆的身份欺压儿媳,抢夺孙子的抚养权。

四十岁的宜文背上生出了两层冷汗,她不想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她开始反思起这两个来月对儿媳妇说过的所有话做过的所有事,怕她真的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了恶婆婆的模样,让弟弟妹妹失了望。

三省吾身后,宜文直接留在了京城,她明白弟弟的好意,也怕她跟着儿子再不自觉地变成如同写女诫的班昭那样的可恶伪女子。

方瑜见宜文开始向好发展,内心十分喜悦,私下里和同样关注此事的美臻喝了顿庆功酒。

兄妹两个曾经就此事在县城老宅里讨论过,他们当时对女性年老后身份和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其实是呈悲观态度的。

如果宜文这次真的不听劝,逐渐转变为类似老太太和大妮那样的婆母,方瑜和美臻是真的会难过和悲哀的。

所幸,宜文到底是宜文,还是向往美好的。

处理完家事,方瑜又开始围着皇帝和翰林院打转了。

方瑜如今已经是正五品的翰林院官员了,入仕以来一直都在翰林院任职,从没有外调过。与他同届的进士都已经调离了翰林院。

去年秋天时,同他交好的张之青已经调去了户部。

虽说翰林官既清且贵,还是天子信重的内臣,但要想在官场上有发展,还是需要官员去实权部门刷履历的。

户部就很好嘛。方瑜一直都在谋求这样的官职升迁,有一次都要成了,方瑜为户部清查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户部尚书很器重他。结果呢,和熙帝不放方瑜离开翰林院。

方瑜大致也了解皇帝的心理活动,就觉得方瑜应该是个大画家大文人,所以皇帝就要把方瑜放在翰林院这个文气最盛的部门养着。

方瑜仰头长叹,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他的官途因和熙帝的赏识而顺遂,也因和熙帝的赏识而局限于此。

方瑜再厉害也厉害不过当朝天子啊,故而只能先认命,转头继续遥控建设椭圆形势力图。

现在将镜头对准乐妍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