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节(2 / 2)

加入书签

十一周岁的方佑成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说话的声音也最好听温柔,不过都是表面上的假象。其实,佑成小朋友是个“金刚芭比”,一手鞭子打遍家里小孩无敌手,连她大姐都干不过她。

就算是赤手空拳,方佑成也能利用招式和巧劲把比她还大一两岁的壮男孩打趴下。

因此,在家里的孩子中,佑成处于食物链顶端,除了对她大姐能服软,其他孩子都要特别尊重她的江湖地位。

九岁半的方顺成是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打过他二姐。身为方家的长子,母亲冯婉对顺成期盼是最大的。

方瑜倒是不讲究这些,只是和顺成聊过未来的路,说他希望顺成和老小都能科举出仕。如果实在不喜欢当官这条路,也可以在科举取得功名后干点别的。当然了,最好还是要做官,在做官之余发展兴趣是最优选项。

顺成倒是不抵触当官,他还想快点当官呢!

这小子笑嘻嘻地对父亲说:“我现在只能听你和娘的话,还有我大姐和二姐的话,要不然就要挨呲儿。若是我以后能当上最大的官了,我就能让很多很多的人听我的话了。这多好、多威风啊!”

方瑜给老三来了一个脑瓜崩,冷笑道:“你以后就算是当了神仙也要听你爹你娘和你两个姐的话。”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啊,有没有磕到糖!

乐妍,爱了爱了。宴平,爱啦爱啦。

第171章 局势突变

“哎呦我的聪明大脑壳啊!”顺成从小就是个调皮搞笑男, 他夸张地扶额装晕道:“爹爹,您的心也忒狠了,怎么能如此对待您亲儿子呢?真是好无情, 好伤人家的心儿呢!”

方瑜作势还要敲他脑袋, 顺成利索地灵活一跳, 蹦蹦哒哒地从父亲身前蹿走。

在四个孩子中,相对而言,冯婉对长子顺成的要求最高,因为她知道家里的未来要靠长子来撑着。

她也不重男轻女,只是到底还是会受当下的主流思想影响, 对两个女儿在物质方面很娇宠,只希望女儿能觅得良婿安安稳稳过一生。

七岁的方和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冯婉私心里最偏疼这个老儿子。

长子顺成在学业上表现得极其优秀, 科举功名指日可待。冯婉对此很放心,并在不知不觉间对小儿子和成的教育有点松懈了。

小孩子是很精明的,还拥有敏锐的直觉, 知道家里谁最宠他。和成也是如此,也是四个孩子中同母亲最亲近的一个。

不过, 冯婉也不是那种熊家长, 对和成的基本管教还是过关的。再者说了,孩子他爹还在呢, 就算是没有时间亲自给孩子上课,也会写下教案, 每天抽时间检查孩子的功课, 根本不会惯着家里的哪个孩子。

而且还有美臻一起看着孩子呢, 她发现了这个端倪, 就悄悄和方瑜说了。方瑜立刻重视起来, 开始在学业上给小儿子加码,还有体能训练和武术课也要跟上,多多地磨练他。

之后,方瑜又找了个适当的时间,和冯婉谈了这件事,还说了家里女孩们的培养方向,说要因材施教,像雅成这样的文静小姑娘可以按照冯婉的想法来养,金桂也应该多跟着她来学管家交际的手腕,可安成佑成和方华一定不能拘着养。

冯婉听进了丈夫的话,开始严格按照丈夫的教育大纲来培养孩子。

初夏时,和熙帝喜欢在行宫里同爱妃泛舟湖上,借着水音听歌姬美妙的表演。

仙渺湖中,碧波荡漾,凉风习习,美景如画,佳人难得,实在是个避暑纳凉消遣的好去处。

就这么过了七日,也不知怎的,可能是湿气邪凤侵入龙体,逍遥自在的和熙帝突然得了风寒,卧在床上吃苦药汤。

只是病来如山倒,也就是一天多的时间,和熙帝就开始高热不退,咳嗽不止。接下来的几天更是不见好转,病情愈加严重。

和熙帝怕了,开始担心起他的寿数来。

他今年三十八,平时身体还不错,很少生病。现在重病在床,他感觉浑身的骨头都疼得不行。

又过了三日,和熙帝还是断断续续地发热咳嗽,一到半夜就额头滚烫,御医们也是束手无策。

和熙帝开始想到了身后事,他要趁着清醒时和太子交接权柄,保证帝国权力的平稳过渡。

他告诉太子重要的印玺符节的保存地点和朝中可信用的大臣,又把手底下最精锐的护卫暗卫分给太子小一半。

太子周恒如今是一支蜡烛两头烧,白天要处理朝政,晚上要守在父皇床前伺疾尽孝。

又是一夜过去,皇帝半夜准点发烧,这次甚至都烧得他说了胡话。周恒跟着忙了半宿,快天亮时才靠在小榻上眯了半个时辰。

等快到吃早膳的时间,太子妃、晋王和宁平公主过来接班,同来的还有几位重要宗室和朝廷重臣。

太子周恒并不觉得累,他现在极其精神,一心想着要全盘掌握住京中所有人的所有动向,尤其是他的那几个兄弟。

行宫外的方瑜也感受到了太子的威严。他已经听到了小道消息,说皇帝恐怕是要不好了,这天要换了。

方瑜一个小虾米也只能老实地在外面等消息而已。别看翰林院上下都号称是天子近臣,但这种时候,根本就没有翰林院表演的舞台。

方瑜对家里人说了外面的消息,冯婉和美臻立刻警觉起来,再一次把家里围成了铁桶。

同京城许多人家一样,方府也开始闭门谢客。方瑜也是按部就班地在翰林院打卡上班,不随意和任何人攀谈,下班就回家,谁都别想听他说一句闲话。

作者有话说:

晚安安。

第172章 噩梦引发的皇室风云

侍疾的夜晚很难熬, 周恒只能咬牙硬挺。

他和父皇之间是有亲情在的,虽然母后撒手人寰后,父皇对他这个嫡长子的关心有所下降, 周恒还是能部分地理解父皇的做法。

因此, 周恒在父皇的病榻跟前的伺候是发自内心的孝顺, 并没有因为渴望皇权而生出其他妄想。

这一夜照常来临,和熙帝照旧在半夜发起高热来,御医们在勉力治疗,可无济无事,皇帝还在昏迷中呕吐起来, 把喝下去的药粥都吐了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