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1(1 / 2)

加入书签

</p>

</p>

要跟他们商量也方便。”

“文渊阁?”朱高炽蹙了蹙眉头,“历来的官署都设在宫外,最近的也至少出了午门。文渊阁可是在皇宫内廷,恐怕不太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他们从翰林小吏一下子成了内阁大臣,朕相信他们懂得何为知恩图报,无需担忧太多。”

朱高炽愣了愣:“内阁大臣?”

朱棣点点头:“文渊阁在皇宫内廷,就简称内阁。入选文渊阁的官员,统称为内阁大学士,设首辅,次辅等职。以后百官上疏的折子,先到文渊阁,由内阁大臣审阅,然后加上他们的意见,贴在奏折之上,再送到御书房给朕批阅。如此不仅能节省时间,也能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最好的批复。这样一来,决策权始终在朕手里,议政权交给内阁,行政权由六部分管,六部再将审批后的折子和旨意下达至两隶十三卿,各地再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和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只有这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脉络清晰,才能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真真正正安居乐业。炽儿,你觉得如何?”

朱高炽看着他,没有回答。

朱棣站起身,走到他面前,伸出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炽儿?”

“呃!父皇!”朱高炽仿佛吓了一跳,赶紧将身体往后靠。

朱棣眼疾手快一把将人拉回来,直接扬手就是一记爆栗敲到额头上:“你小子怎么回事儿?父皇说话你没听见?”

“听见了听见了。”朱高炽捂着脑袋点头如捣蒜,“父皇心思缜密,考虑周全,儿臣实在是佩服不已。”

他这绝对不是拍马屁,他刚才突然走神儿,是因为真的没想到朱棣这影响后世数百年,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的内阁制度,竟然就在这样一次近乎于偶然的情况下成形了。

虽然在这之前,他对内阁制度并不是很了解。但他知道,这个制度,在明朝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务体系,它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不少西方国家相继学习,形成了后来的内阁制和首相制。而内阁首辅,其实就是现代西方一些国家首相的雏形。

不得不说朱棣在政治上的确有一套,要说玩弄权术,他敢保证,没有人会是他的对手。他要是知道自己的这一制度,在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肯定会得瑟死。

“炽儿?”

朱高炽正想得眉飞色舞,突然听到朱棣的声音好像提高了一些,忙回过神来叫了声“父皇”。

朱棣狐疑的看着他,眉头紧锁,半天之后才问了他一句:“你没事儿吧?”

“啊?我有什么事?”朱高炽一脸无辜,“父皇有什么事要说?”

“你明天就去翰林院帮你老爹选几个人入主文渊阁。”

朱高炽赶紧躬身行礼:“是,儿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