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节(1 / 2)

加入书签

等与吴大人的工作交接完毕,谢良臣也备好了课。

他怀里抱着教案和装粉笔的盒子朝教室走,粉笔是用石膏和水直接用磨具压出来的,而在他后头还有两人抬着块黑板跟着。

他是已经准备好了,就不知道他的学生们准备好了没有。

作者有话说:

【1】国子监监生入学身份,由查询资料得出。

第59章 计划

国子监的教室很大, 每间教室大概可坐近两百人,不过因着算学学生不多,所以每个班平日只有一百多监生来上课, 整个算学馆总人数也才两百多人。

可这次谢良臣来授课,原本空旷的算学教室不仅全都坐满了人,而且站着听课的也很多。

因着他占了这个教室,所以原本的算学博士已经坐在了后头,至于另一位刘博士,由于他的学生也全都到他这儿来了, 所以他也坐在了后头。

除此之外,算学里还有好些学生没抢到位置,毕竟这里头还有些别馆的监生。

没抢到位置的算学监生们很气愤, 觉得这些人根本没资格来算学听课,如今倒让他们这样正经的算学学生被挡在门外。

其实这事还得怪他们自己, 因为在他们看来,谢良臣即便是司业,可是学问肯定不咋样,来浪费时间听课的监生们肯定不多, 哪知人人都来凑热闹。

抱怨了一阵, 这些人最后也只得悻悻离开, 最后嘱咐相熟的同学务必仔细听讲,下课后再把整个过程复述给自己听。

坐在后头的两位算学博士也正抄着手坐着, 打算看看这位新司业到底深浅如何。

谢良臣进了教室,后头的黑板也被抬了进来, 监生们看着这奇怪的东西都开始窃窃私语。

他一边让人在墙上钉钉子把黑板挂上去, 一边拿着戒尺敲了敲桌子, 沉声道:“课堂上不许喧哗, 若要讲话需得举手,我同意之后再开口,否则打十下手板。”

他语气严厉,看着倒的确有些教授的样子,监生们也就收了声。

黑板挂好后,谢良臣便拿出粉笔,板书写了自己的名字,做自我介绍。

“我叫谢良臣,今后若有机会,便来与各位监生们上算学课,具体内容不定,或是数论,或是几何,亦或者其他,视情况而定。”

见他悬腕手书,不仅书写十分迅速流畅,而且字体优美又很有风骨,坐在后头的两个博士互相对视一眼,似乎都对这立面板书的工具产生了兴趣。

谢良臣介绍完自己,随后又将名字擦去,转身笑道:“鉴于大家都学过了九章,想必三角形的‘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的定理大家都知道了,既是如此,不如咱们便以此开场,先讲几何学。”

言罢,谢良臣将题目写到了黑板上。

他出的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四方边长相等,皆为十尺的水池中央立着根竹竿,这竹竿在中间位置的时候尚有一尺露出水面,等将其由原位置放倒至岸边之后,池水刚好将竹竿顶端淹没,问竹竿长有几尺,池水深几尺。

这个题目算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只是三边长度谢良臣只给出了一边,而对于“股”又只有一个长度未知的竹竿以及中央与边界相差一尺的数值信息,所以直接套用公式是得不出结果的。

果然,这题目一出众监生都有些愣,这题目要如何答?根本解不出来好吗?!

谢良臣却不再给任何数值信息,只让他们开始答题,若是有人答出,可以举手。

坐在后头的两个博士倒似乎有感,只是若只心算他们也算不出,还得画图仔细分析。

“谢大人,这题目是否出错了?竹竿和水深都是未知,勾股也只得一个数值,这要如何解出?”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举手提问道。

谢良臣摇了摇头,起身准备在黑板上画立体图,“没有其他数据,就只有这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就已足够了。”

一脸困惑的监生坐下了,教室里众人只好继续埋头答题,一边还时不时瞥一眼谢良臣在黑板上画的图形。

谢良臣不仅将正方形池子的立体图画了出来,甚至还把竹竿放倒前以及放倒后的位置一并画处,帮他们做了辅助线,标了数据。

几条线画出来,要求解的地方便一目了然了,似乎整个水池都被透视。

谢良臣对于拿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来难为他们没有一点心理包袱。

毕竟九章里也是写过十分相近的解题办法的,也就是“从属法”和“开方祛方”,虽然解答的过程十分复杂,不像前世只要套用二次方程公式就能轻松解出,但也不是全无办法不是吗?

而此时西方算学里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答也并不简单,还没有简化到(x+1)?=x?+2*x*1+1?的地步,而是把未知数设为根数,然后再取三个正数互相论证得出结果。

后头两位算学博士一直在埋头苦算,解答过程已经写满快一整篇纸了,密密麻麻的,光是看着都让人头晕。

有站着的监生看到了,直接就放弃作答,毕竟别说要他们自己想,就是抄也抄不明白。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刻钟,还是没有人起来回答问题,谢良臣便问道:“不知可有哪位解出了答案?”

坐在前头的汤一业已经解题解得满头大汗,他看谢良臣如此气定神闲,就知对方肯定知道答案,可他却连一点头绪都没有,甚至他都想拿标尺直接去量那竹竿的长度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无人能解出答案,后头的两位博士此刻却是终于算了出来,只是也算得尤其艰难,更好奇这年轻人要如何把这么复杂的一道题讲清楚,于是也没有开口说话。

“此题我们解不出,既然谢大人出了题,那便现在告诉我们答案吧。”终于一个学生举手道。

谢良臣弯起嘴角,最后给出了答案:“竹竿长十三尺,水池水深为十二尺。”

对于这个答案,学生们仍是不解,后头两位博士却是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算学竟这么厉害,不论他是否提前备课,他能解出来便很不凡了。

于是刘博士终于没忍住,开口道:“不如谢大人将解答过程写出来,也好为我等解惑。”

谢良臣当然没有推辞,拿起粉笔便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写了出来。

按着前世的解题思路,谢良臣原本是要先假定未知数的“x”的,不过未免他们提问这是什么符号,谢良臣直接用了“叉”来代替,也就是“x”。

他假定水深为x,那么根据勾股定理 “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平方,则可得出公式:

水深的平方+水面一半宽度的平方=竹竿长度的平方。

而竹竿长度=水深+一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